编者按:一支“三观正、业务精、心态好、状态佳、业绩优”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宁海“三支队伍”建设中的决定因素,也是奋进“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征程上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宁海在各领域涌现出一批坚守一线、敢于担当、攻坚克难、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报即日起设立“建强‘三支队伍’引领革新攀高·奋楫争先”栏目,报道他们的奋进故事。敬请关注。
记者陈俊通讯员卢建鹏
“宁好学”是宁海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宁海中学作为宁海人心目中的最高学府,承载着为名片增光添彩的重任。
近两年,宁海中学每年有5人考入清华和北大,特控线人数均突破400大关,年年创历史新高。“我们将继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在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上下功夫,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奋发作为,为‘宁好学’贡献宁中力量。”宁海中学党委书记陈模连表示,近年来,学校不断突破自我,奋进在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大道上。
示范引领
党支部建在年级段上
“‘党员示范课’的准备工作能让自己时刻保持学习、进步的心态,上课、评课更能促进自我反思,及时总结、自我成长,符合一名党员教师的要求。”宁海中学县数学名师胡余泽正在准备高一年级段的“党员示范素养课堂”。他回忆,刚进入宁海中学时,学校就决定让他加入教练团队,负责强基培训。“党员示范素养课堂”党员教师亲身示范,让一开始信心不足的他放下顾虑,他发现示范课就像一个魔盒,课堂设计、作业布置,总能通过示范课找到答案。“今年,我成了示范课的党员教师,也想把经验分享给大家。”
宁海中学党员教师占比56%。学校改变多年来按文科、理科设置支部的模式,把党支部建在年级段上,畅通组织体系、贯通责任链条,让每个支部、每个党小组和每个备课组、每个班级均有党员或党员干部驻点联系,将学校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班级、课堂、学生和学校管理的各个岗位。在此基础上,“党员示范素养课堂”活动为教研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它让党员教师主动迎接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做到教而不止、研而不止。“教学成长不光受年轻人喜欢,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我也乐此不疲。”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陈亚敏老师说。
“此举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管理效能,推动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谈到突出党建引领,创新管理机制,陈模连表示,“党支部建在年级段上”,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全部派驻到各党支部,支持一线教育教学,发挥赋能作用,实现了学校决策与年级段管理垂直落地。学校呈现出党支部推动师资队伍、学生培养、课程建设以及家校协同等全面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强基培优
以学术之光点亮学子缤纷前程
“学校好像看见了我的困惑,联系到国际知名高校资源,解答了我对‘颠倒思维’的思考。”回忆起5个月前的一场讲座,高二学生陈俊安依然兴奋不已。当时,宁海中学开展校园“学术节”,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及国家工程院两院院士祝京旭教授受邀以“科学家的智慧与良知”为主题,为学生带来讲座。
开展“学术节”、创办“学术专报”、建立“学术讲坛”,校内校外的强强联动,让“学术之光”点亮了宁中学子“强基培优”的内在潜力。
“即使学校的学习任务再重,我也会坚持每天抽出时间准备数学竞赛,这对我来说不仅是挑战,也是一个乐趣源泉。”毕业生郭泽原在培优模式的熏陶下,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大学录取。和郭泽原一样,卢毅通过“三位一体”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试验班录取、徐昊旻通过“强基计划”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工程专业……“强基培优”架起了宁海中学与高水平大学间的希望之桥。
“强基培优”,就是抢抓高水平大学“强基计划”“三位一体”机遇,从招收的优质生源中,寻找出一批学有余力的孩子进行培养。那么,宁海中学“强基培优”工作秘诀何在?
针对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宁海中学按照“教学进度适度超前,教学起点适度拔高,课堂容量适度增大”的教学要求,根据“注重基础、培养能力、固强补弱”培养原则,抓严抓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教学奥赛化、奥赛辅导课程化。对学有潜力的学生实行“一对一”导师制,通过“一生一案”“一生一策”的办法,不断纠正特尖生学习方向,让培优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考选拔加大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力度,清北等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品质。”陈模连解释,突出强基培优,就是要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增强学科竞争力,为高水平大学强基计划、三位一体创造更多机会。
数据统计,三年来,宁海中学共有13名学生考入清北,228名学生上浙大线(全省5000名内)。
“比武招新”
总有一款适合你
课程体系决定学校的育人生态。
“尽管学校文化课成绩一直在省内名列前茅,但宁海中学从不鼓励学生成为‘书呆子’。”校长胡丰丰的话,折射出宁海中学对教育责任的自觉担当。
“小学生们听得很认真,回答问题也很踊跃。我们把思政课变‘活’了,感觉特别棒。”不久前,宁海中学“学长天团”走进银河小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思政课,团队成员颜榕说。“学长天团”是宁海中学推行“正德教育”的新模式。去年起,宁海中学正德教育课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形成了“沉浸式社会实践、活动性课题宣传、成果化实践体验”的多种模式。学校政治教师葛巾华表示:“在德育上,宁海中学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在活动浸润、实践体验中锤炼学生品格,全方位提升学生德育水平。”
宁海中学认为有效教学不仅要建立在有效德育上,还要建立在有效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之上。
每年秋季,宁海中学都会上演一年一度的“比武招新”,全校10多个学生社团同台竞技。学科类、实践类、艺术类、体育类、公益类,各社团主题丰富多彩,用学生的话说,“总有一款适合我们”。“我参加过很多社团活动,包括运动会、文艺演出和书法比赛。”考入上海交大的2024届毕业生胡荐栋表示,参加不同形式的社团活动使自己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应对高中学业。
最好的教育就是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在于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目前,宁海中学构建了“一三五”课程模式,即“一主线、三层次、五领域”。“一主线”,即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三层次”,指着眼“面向全体、面向个体、面向未来”,构建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荣誉课程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五领域”,就是“德育涵养”“智育素养”“体育健康”“美育内涵”“劳动实践”五大领域。
“一三五”课程体系的建立,保障了宁中学子作为“人”的全面、完整和持续发展。有了“成人”这个“1”,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实现“成才”的N种可能性。
本地高中也能在全省“排得上号”“叫得响”,这无疑给宁海的师生、家长打了一剂“强心针”。然而,前路征途漫漫,创一流的学校,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宁海中学仍在日夜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