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11月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在哥伦比亚卡利市召开,本次会议以“与自然和平相处”为主题。北京时间10月30日,COP16“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践案例分享”主题边会在卡利Nuqui-Academia & Research中心举办。
边会现场,来自浙江的汤博作了“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浙江生物多样性友好品牌建设”主题报告,作为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地创新中心负责人,她带着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做法和成效登上了国际舞台。
近年来,浙江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了不少全国首创的亮点。在线下,省内多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生物多样性试点示范、生物多样性友好单元建设;在线上,全省构建统一的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创设“浙样生态”应用场景和“浙里生物多样友好”微信小程序等创新工具。
浙江还率先提出并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品牌,比如磐安县开展了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宁波龙观乡开展了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此外,杭州上城友好城区、海盐澉浦友好乡镇、开化高田坑友好乡村、绍兴友好企业、温州三垟友好湿地等生物多样性友好试点都在探索当中。
会上,汤博从我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内涵开始,结合浙江首创工作,分享“建立友好制度”“创建友好工具”“开展友好实践”和“实施友好示范”等四方面经验,全面展示浙江生物多样性友好品牌建设的具体实践和特色做法。同时,从“出台友好系列标准规范”“研发生物多样性友好产品”及“以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角度,提出前瞻性设想和展望。
2021年-2022年,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推动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达成了全球行动目标与共识。与此前在COP15中国角“浙江日”展示的浙江案例不同,这次报告更加系统介绍了自框架通过以来浙江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窗口’,浙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开展了非常系统全面的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边会主持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郝海广表示。
据悉,本次主题边会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主办,包含主旨演讲和主题报告2个环节,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司长张玉军、UNDP高级政策顾问Tim Scott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占军分别作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