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农直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今年以来,宁波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乡村人才培育放在首要位置,扎实推进农业农村领域“三支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培育“新农人”2.89万人、农创客8787人,走出了一条“新农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现代“新农人”受表彰。
A
引才
加大乡村人才招引力度
宁波把农业农村领域视作人才蓝图的必争之地,着力以人才振兴激荡乡村全面振兴的“源头活水”。
搭建高精尖人才基地。发挥涉农科研院校、农业科技企业引才平台作用,“一人一策”加快引进优秀紧缺人才(团队)。成立宁波市农业科技人才联盟,每年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项目10余个,引进农业领域博士及以上人才350多人。组建由院士领衔的农业人才联盟。建立省级高层次人才储备库,具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特质的“头雁”队伍已具雏形。镇海区依托南岚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等高能级农业平台建设,引进落地首个农业领域院士级专家工作站,推动该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7%,高端人才的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明显。
构建涉农高校毕业生汇聚池。在全国重点涉农高校建立人才工作联络站,抢抓大学生就业择业“金九银十”黄金期,开设名校优生招聘“直通车”,组织举办重点涉农高校专场招聘会,吸引更多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宁波就业。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开展系列招才引智活动,多渠道招揽高层次、专业化农业农村人才。
3月,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先后到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宣讲宁波市人才政策,详细介绍宁波市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并从发展大势、产业优势、科创趋势等5个方面,解答毕业生首选宁波之问。9月,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走进华中农业大学,以魅力之城、文化名城、硬核之城、幸福之城四个“城”的描述,向现场的大学生展现了一个实干创业、惜才爱才、极具吸引力的宁波,并诚恳邀请同学们“奔甬而来”,亲身体验宁波城市之美、产业之美、人文之美。
锻造专精人才集聚地。针对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宁波推行“产业+人才”模式,构建专业人才集聚平台,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宁海县依据区域特色农产品,针对性引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所等种业研究机构,集聚高层次专业人才30余人,推动水产建库保种工作。今年以来,新增青蟹、缢蛏两大特色种质资源库。
宁海县深甽镇南溪楠小院。
B
育才
“新农人”领跑振兴路
今年以来,我市落实省委、市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推动“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
重塑农民培训体系,突出系统集成“新机制”。优化市县农民学校“横向联合、纵向到村”办学体系,在全市梯次布局1个市级农民学院、10所县级农民学校、N个基层农民田间学堂的“1+10+N”现代乡村人才培育体系。统筹推进农民培训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与信息化建设。同时,强化农民培训机构专业化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类农民机构逐级认定、层层选拔机制,配强培训力量。今年,全市有2家培训机构入选浙江农民大学省级专业院,新增首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3所。
创新培训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农民培训加快构建以高层次人才为“头雁”、各领域带头人为“群雁”、全体乡村人才为“雁阵”的人才矩阵,切实形成各类人才奋楫争先的良好局面。同时创新培训方式,通过以赛带训、以销促训、驻村实训等方式,大力挖掘乡土文化,发挥乡村直播、乡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技能作用,多元化提升村民相关技能,推动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致富增收。
运营前置,打造乡村振兴人才“蓄水池”。乡村运营是“千万工程”背景下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路径、新范式,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市,宁波的“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亟须培育一批有情怀、爱乡村、懂经营的乡村职业经理人。秉持“运营前置,培育为先”的理念,今年以来,全市已培育乡村职业经理人300余人。目前,奉化区有10个村、鄞州区有5个村成功签约乡村运营师(团队)。奉化区52名专业乡村运营人士进驻乡村,落地项目22个,吸引资金3800多万元。全市涌现出以奉化庙后周村、宁海葛家村、江北环云湖四村、鄞州城杨村等为代表的优秀运营村庄。
智力驱动产业升级,打造培训促富品牌。我市围绕区域产业农民共性需求,开展定制化专业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乡村人才培训和联农促富机制,坚持培育引领、产业驱动、品牌赋能,加快推动以人才智力驱动产业升级、乡村全面振兴,形成“培训+产业+品牌”模式,助力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今年,“象山红美人师傅”培训品牌入选浙江省第一批“浙农智富”品牌,年产值达7亿元以上。象山县建立柑橘“新农人”培养高地——象山柑橘学院,为橘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服务。
C
用才
搭建农村创业孵化平台
宁波坚持为现代“新农人”提供大展身手的广阔天地,让广大“新农人”在四明大地上书写“千万工程”迭代深化的壮丽新篇。
抓农创孵化平台提能。全面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区、特色强镇、青创农场、科技小院等农创平台及项目建设,联手海内外英才、大学科研团队等优势资源,全力推动农创平台孵化功能提质。如慈溪市坎墩大学生农创园,依托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科研团队优势,组建农创专技帮扶团队,培育孵化技术型农创客26人,带动坎墩街道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达20%。今年6月,该农创园获评首批浙江省现代化农创园。
引职业农创队伍提效。为破解乡村人才匮乏、资源稀缺瓶颈,2023年11月,我市在奉化区试点推行“乡村CEO”人才招引模式,大力引入和培育一批懂农村、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参与乡村建设,用市场化改革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奉化区9个签约试点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乡村CEO”平均带动村集体年增收6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77万元。
促农业产业提质。聚合政府、企业、院所等多方资源,布局创业创新孵化平台,目前已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各级星创天地33家。如奉化区围绕产业链聚合“人才链”,推进建设水蜜桃产业大脑、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科创园和水蜜桃综合体建设等重点项目,实现水蜜桃产业总产值近5亿元,品牌价值评估达15.13亿元。
联农带农促共富。打造“国有主体+市场化运营+农户受益”一体统筹的产业共富项目模式,提升村集体造血能力,全市共建设共富工坊956家,建成市县两级慈善帮扶基地81家,帮扶困难农户8376户。充分发挥巾帼“新农人”作用,密切配合妇联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建成巾帼共富工坊267家,带动女性灵活就业近7000人,年人均增收超2万元;开展“妈妈的味道”美食美物巧女秀活动500余场,吸引20多万群众参与;建成和美庭院近40万个。
推艺术振兴乡村。实施“大地流彩”乡村文化振兴行动和艺术赋能行动,用文艺方式激活乡村资源,全市累计创建艺术赋能村101个。如,宁海县发挥“五匠之乡”资源优势,培育农民乡建艺术家300余名,乡建人才队伍达到1588人,在2024年浙江省“艺术乡建”工作现场会上,宁海县“‘引育用留’人才,做实以艺兴乡大文章”入选2024浙江省“艺术乡建”典型案例。
D
留才
强化政策激励营造良好氛围
宁波坚持从“小切口”入手,主动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办人才之所需,用高规格、高待遇、高诚意吸引人才、服务人才、留住人才,为“新农人”创业创新造就一片成长的沃土。
全力推进青年入乡。开展“农创客进高校”、定向培养、专场招聘等活动,鼓励大学生投身乡村创业实践。选育科技特派员434名、农村工作指导员2148名、文化特派员156名,发挥农业科技人才联盟、农业产业技术团队等专家帮扶作用,促进双创人才向乡村集聚。
全面优化政策供给。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完善乡村人才金融政策支持,推出“农创贷”“兴农贷”等产品,拟定《宁波市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已为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4660多万元。深化涉农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建立多工种农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全市29名农民获得高级职称,参加涉农类工种评价的有1655人,获得证书的有1277人。
全心塑造留才环境。我市积极在“新农人”群体中发展党员,推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参评“宁波市荣誉市民”“金牛奖”“乡村工匠”等各类荣誉,选树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先进典型,增强“新农人”群体的身份认同感。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撰文 孙吉晶 张骏 严舒玮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