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交通健康指数稳中向好 宁波精细化治堵亮点何在

日期:2024-11-06来源:宁波大学商学院作者:宁波天气预报15天查询当地

世纪大道高架与北环高架交叉口。(王嘉彬摄)

2011年9月7日,宁波成为“百万汽车城”;2016年11月12日,宁波汽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2024年10月底,宁波汽车保有量360万辆……

随着城镇化进程及汽车保有量快速提升,宁波逐渐面临交通出行资源供不应求、交通违法及交通事故多发等瓶颈。

如何通过精细化治理,破解城市交通管理难题?宁波以“精”助畅、以“细”优化、以“新”破难,探索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交通管理之路,建立起一套更安全、更有序、更高效的精细化治理体系。

根据高德地图及其他多家专业机构对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宁波的交通健康指数稳中向好:2022年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二,2023年升至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继续保持第一。此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百度地图日前联合发布的《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宁波的通勤幸福感很高。

绿波助畅

南环高架是宁波市民上下班的主要通道之一,早晚高峰交通拥堵严重。去年3月初,宁波交警对高架下面的环城南路(通达路—沧海路段)进行潮汐式绿波管理,以此来平衡高架与地面道路的车流量。

通过治理,早高峰实测数据显示:9.4公里的路程,在高架上车辆行驶用时18分钟,地面道路虽有14个红绿灯,但在绿波加持下,车辆沿途仅遇到1次红灯,用时15分钟。

这并非个例。目前宁波已建成315条绿波带,总里程835.7公里。

交替变换的交通信号是调控交通流量的重要手段,能为有限的交通资源插上高效运转的翅膀。“精”于交通信号调控,是宁波的强项。2021年,宁波交警成立交通信号优化中心,依托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和高德、百度等大数据平台,负责对城区1900余个联网灯控路口的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调控。如今,车辆在宁波的绿波道路行驶平均时速为46公里,东部新城、南部商务区等重点片区实现了从“带”到“网”的迭代升级。

此外,在交通流量相对较小的城区外围路口,宁波实行信号灯单点自适应控制,能根据路口的实时流量等数据自动调控配时。

重视“微循环”

鄞州高速出口作为高速公路进入城区的重要路口,与主干道通勤交通流交会,周边还有学校、小区、大型商超,是管理难点。宁波交警通过设立信号灯控制路口等一系列举措,实现延误指数、停车次数的有效降低,连锁作用下,周边路网通行能力有所提升。在江北,当地交警还推出交警自驾“换位感受”,进一步发现以前容易被忽视的细微堵点。

宁波交警重视对这类交通“毛细血管”的疏通,从细微处着手,打通“点”上瓶颈,撬动交通出行环境的改善。截至目前,宁波已在城区组建单行片区44个,每个“微循环”均由4条至6条单行线构成。

此外,对于学校、医院周边,宁波交警探索形成了多类经验并向全省推广:学校方面,有人车分流地下接送系统的“德培小学模式”、依托信息化手段实行点对点精准接送的“春晓中学模式”、共享校园周边停车位的“东湖小学模式”;医院方面,除深挖停车资源潜力外,还将就医车辆和过路车辆进行分道管理,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群众出行便利。

治堵有“数”

2022年12月12日,宁波交警创新建立“鹰击战队”实战平台。184名“鹰击队员”专司警情研判,通过深挖数据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打击,截至目前,他们已创建21种“技战法”,提供违法线索1.7万余条,打击毒驾、失驾、分心驾驶、疲劳驾驶等重点、隐性违法23万余起。

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了当事人自身问题外,还可能与道路有关,比如,道路隔离、路口封闭、视线遮挡、安全设施配备等方面存在隐患。

为了预防事故发生,宁波交警根据事故形成数据报告,有针对性地采取“隔、封、亮、建、透”等手段,每年解决一批“问题路”,打造一批样板路,带动全域道路隐患治理和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去年至今,已完成2轮次33条样板路建设,治理隐患1891处。相关道路的事故数、死亡人数较前三年同期平均值分别下降27.8%、61.3%,其中18条样板路首次实现交通事故“零死亡”。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王波 徐莹莹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