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新时代、新力量、新希望 “萌新”记者有话说

日期:2024-11-08来源:宁波奉化作者:宁波疫情最新消息今天又封了

编者按

对于2024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新入职的采编人员来说,这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记者节。年轻人充满活力,渴望改变世界,他们敢于挑战传统,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创造新的价值。他们是新闻采编新力量,也是记者这个职业的新希望。

成为记者 是一件偶然又幸运的事情

林杨攀毕业院校及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岗位:新媒体编辑部编辑

成为一名记者,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

在你听说过的许多故事版本里,成为一名有新闻理想的记者,大概率和成为一名在法庭上能言善辩的律师一样,是从小就种下的梦想。理想中的记者,大概和去年很火的影视剧《新闻女王》中的角色一样,“野心勃勃”,为最新鲜的新闻热点冲锋陷阵。

但我成为记者的路径有所不同。之所以会成为一名记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自己对写作的喜欢,在成为记者之前,我先是一名撰稿人。

上学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设想过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记者。坐在《社会调查与研究》或《经济学原理》的课堂现场,我从来没想过,将来我在工作中需要的可能是《新闻采访与写作》以及《传播学原理》。

不过,或许正因为如此,我对记者这份职业没有过于光鲜的滤镜,也不会产生预期和现实的落差,这一路上的风景,反而变成了额外的收获。回头再看过往的经历时,我时常会感觉到,不管是对写作的喜欢,还是对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感兴趣,都与记者这份工作所需要具备的技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真正开始从事记者这份工作,我才发现,原来真的是有一份职业,能够让我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且找到价值感,同时还能保持一定的新鲜感。

比如,我很喜欢记者工作的一点是它要求你时刻保持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对身边的新现象、社会上正在发生的大小事情有足够的敏锐和关注。这意味着,每一天的工作都可以是新鲜的、不重复的,每个选题都可以是新一次的学习、拓展见闻的过程。

记者是一个经常需要跟外界打交道的工作,你常常可以接触到自己生活圈之外的人,准备采访提纲、采访和最终写作成稿的过程,都是进一步增进对他人理解的过程。

演员们经常谈到之所以喜欢表演,是因为可以在别人的故事剧本里重新活一遍,不断去体验他人的人生。那么对记者而言,和不同的采访对象打交道,去撰写人物报道、事件报道的过程,也是一次次走进不同人生经验的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中会有找不到采访对象的苦恼、采访邀约被拒的焦急,或者因为写不出满意稿件而倍感“头秃”,但当你身处新闻现场,获取到一手信息的时候,当你的记录、文字,通过油墨印刷、通过互联网传播等途径触及到更多的读者时,那种参与感和成就感,于我而言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

记者易立竞曾在聊到职业选择时,形容自己遇到记者这份职业后,才发现“原来有一种人生是这样的,这才像我想要的人生”,虽然“每一次的选题、每一次的工作、每个采访中都是困难重重”,但记者这份职业让她找到了人生价值所在,并且始终让她感到热血沸腾。想必很多记者朋友对这段话都会深有同感。

今天是我的第一个记者节,也想在这个节日里,对自己也对所有的同行说,希望不管多少年过去,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对这份工作的热情,依然可以为每一个选题感到热血沸腾,保持好奇心与探索欲,做一个好的时代观察者和记录者。

坚守新闻初心 做一名时代的记录者

佘若凡毕业院校及专业: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国际新闻(硕士)岗位:时政新闻中心记者

今年5月,我入职都市报系,开始踏上做记者的道路,今天是我的第一个记者节。

还记得刚入职的第一次采访经历,我一个人去宁波机场拍“宁波机场推出可以带宠物乘飞机”的视频新闻,自己拍摄,自己构思,自己剪辑,在没有专业话筒和手牌的情况下,我拿着两部手机,手忙脚乱地完成这条新闻的制作。

现在回头看,这条稿件有太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也意识到从那一刻开始,我已经踏进了新闻行业的大门。我非常感激这个行业能把我每一步的成长都呈现出来,不管是稚嫩、粗糙,还是一些细微的疏漏,都变成我一步步成长的阶梯。

后来,我去的地方越来越多,与入职伊始的忙乱不同,现在已变得有些从容,戴着安全帽去施工现场,顶着烈日采访地铁建设“战高温”,在台风天赶去火车站报道一线情况……从入职前对这个行业的“都市丽人”的想象,到现在结结实实地变成了一个“媒体搬砖人”。我非常喜欢现在的我,虽然与最初的想象渐行渐远,但我与新闻的距离越拉越近。

入职176天,我发了161条稿件。其中包括20条类vlog视频稿件,差不多平均每周一条,几乎每一条都是我“自编自导自演”、当天剪辑出来的。我的指导老师总说,最好的视频是下一条,就这样,我慢慢地成为一名全媒体记者。春秋旅游推出的首班包机去张家界、地铁3号线二期、“睡一觉到香港”的高铁动卧……这些新闻现场,都出现了我的身影。

记忆非常深刻的是上个月坐高铁动卧去香港,晚上从宁波出发,乘坐9个多小时的高铁动卧,第二天一早抵达香港。我匆匆吃完早饭,便一头扎进咖啡厅整理视频素材、剪辑视频、撰写文字稿。直到下午稿件上传完毕准备离开时,才发现手边那杯冷掉的咖啡,一口都还没喝。

因为第二天还有其他工作,我又马不停蹄乘车到机场,准备赶回宁波。当我坐在飞机上看到香港的夜景时(也是我唯一感到自己在香港的时刻),我发现我实现了小时候的职业梦想——“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

虽然这条路上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更多的是成就感。读者留言“新闻很有用”的时刻,夸我“介绍得清楚”的时刻,甚至只是在评论区相互讨论的时刻……每一个时刻都让我感到万分满足。

我深刻记得,当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报纸上的铅字时,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我第一时间拍照分享给了家人、朋友,我说,我儿时的梦想终于成真了。慢慢地,我的名字出现得越来越多,但我依然每次都会想到这句话:“记者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文字工作者。”因为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视频都可以署上自己的名字,表达自己的看法。当有人问我的职业时,我总是自豪地说:“我是一名记者。”因为在我心中,记者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时代的记录者,是社会的守望者。

今天是我的第一个记者节,未来我还要过很多很多个记者节,希望将来我在回望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能感慨那句“来路并不平坦,但言此行值得”。

在此,衷心地祝愿所有的同行节日快乐,愿我们都能向心而行,坚守初心。

做好国际传播 向世界讲好宁波故事

王思喻毕业院校及专业:东华大学英语笔译(硕士)岗位:新媒体产品与技术部英文记者(国际传播)

4个月前,我带着无限憧憬和热情,入职都市报系新媒体产品与技术部的国际传播小组。

我想象自己将成为文化传播的先锋,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和创意的表达方式,向世界讲好宁波故事。怀揣着这样的理想,我踏上了这个岗位,渴望用一腔热血实现自己的价值。

入职后,我发现自己面临的挑战比想象的要多。初上岗,我的主要任务是翻译报纸上的英文版面内容和宣传手册。与以往接触的翻译类型不同,这类文本对于真实性、严谨性的要求更高,从一些本身带有固定译文的机构名、会议名、书名,到标点符号的校正,都需要核实确认。另外,一些在中文表达中稀松平常的活动名称,有的带着十分长的前缀,有些则带着语义十分精简的四字词语,如何精准表达,很让人挠头。

与此同时,由于版面限制和英文活动名的常规格式,英文活动名长度有限,如何能够在有限的字数中表达原活动名的内容,该舍弃哪些内容,保留哪些内容,都考验着我的判断力和翻译技巧。为提高效率并确保精准性,我借助了AI工具,如ChatGPT来辅助翻译和校对,使繁琐的核查流程更顺畅,同时提升了译文的整体质量。

第一次上手撰写公众号推文的时候,第一步的选题就绊住了我的脚步。对于英文公众号如何定位,如何结合宁波本地特色,我一时间无法判断选择出合适的选题。因此,我尝试询问身边的同事前辈,该从何种渠道获取信息。慢慢地,我逐渐掌握了公众号推文的创作全流程,逐步增强了信心。

每当一篇文章得到读者的肯定或获得较高的阅读量,都会让我觉得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但如何能够更进一步地提升推文整体的吸引力,改善调整图文编辑,布局规划,仍然是之后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我还开始涉足双语短视频的剪辑工作,从整体格式的统一、视频长度的把控,到流畅度的调整和标题的选取,每一步都在不断探索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帮助和指导,让我能够更顺利地完成任务,并逐渐掌握了剪辑技巧。

在公众号撰写和短视频制作中,AI工具同样成为了我的好帮手,ChatGPT不仅提供了翻译和语言润色支持,还在选题时帮助我查找相关背景资料,提供新的角度和创意。

除了翻译、打理公众号和视频号,我还负责海外队伍的建设和各区(县、市)的沟通协调工作,这项工作主要是通过撰写报表和总结,了解各区(县、市)的海外宣传情况,分析优秀的账号运营方法,并督促各区(县、市)推进重大活动的海外宣传。每个月,我都会整理大量数据,撰写月报和季报,并汇总相关活动的宣传情况。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但却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宁波的国际传播战略。

这4个月的历练让我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承担任务的团队成员,也对国际传播有了初步的理解,更加坚定了在这个领域继续发展的信心。未来,我希望能在团队中继续成长,充分运用AI技术的优势,用专业和热情为向世界讲好宁波故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热爱新闻行业 永远保持激情和好奇心

沈筠芝毕业院校及专业: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媒体创意)岗位:新媒体产品与技术部编辑

中学时代,我是语文课代表;大学时代,选择了传媒专业,还是新闻部和记者团成员。所以,对于文字和影像,我充满了热情,她是诗情画意的,她是充满创造力的。新闻行业良好的氛围与环境,都吸引着我成为这个行业的一员。

记得之前在做“99岁老人为无名烈士义务守墓73年”“支教老师在最后一堂课上点名”等新闻时,我常为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故事而感动。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编辑工作是在做“27岁小伙从银行离职入职公墓行业”的稿子,他说:“在公墓工作离家近,在这里我找到了人生价值”,这让我不由想到那句“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在这片旷野中,没有固定的轨道,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无尽的可能和未知的挑战,这个时代允许各种各样的我们出现。

在做编辑工作之前,我也迷茫过,大学毕业后我做过好几份工作——花艺师、行政老师……但每份工作都没做长久,我一直在寻找自己想要长久做下去的工作,或者说事业,直到来到都市报系。

我热爱这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氛围:每天能够接触最新的新闻信息,新闻工作者需要比任何人都关注社会热点以及舆论事件,“新闻让你永远年轻”;刚入职时,面对很多稿件同时涌来而不知所措,幸好有身边的领导、同事及时帮助、指导。如今,我已能独当一面地工作,回望过去,我在这里成长了许多,十分感谢大家对我的包容、鼓励、帮助。

新闻的魅力在于它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我们面向大众,面向社会,关注民生,了解实情。新闻是第一历史现场,是一面镜子,新闻报道要求我们对事件的描述准确而不偏颇,强调报道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致力让人们了解到最客观、全面的世界,这何尝不是新闻充满温情的体现。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首先我们要做一个心怀善意的人,以真实细腻的文字向社会传播正能量,以正确的“三观”引导人们向善,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树立新闻的尊严。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问题,为受众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我们在掌握舆论话语权的同时也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怀揣着积极的心态发表观点且引导舆论。

我很庆幸能够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坚定所爱——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事喜爱的工作,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将“冷峻”客观化,将“温情”挥洒,将“爱”传播,将“怜悯”收藏于心,这是我所期待的。我热爱新闻行业,喜欢它带给我的一些东西,永远保持激情和好奇心,用别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