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温州北部的永嘉,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永嘉学派”的诞生地,也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源地,素来是长三角县域城市中独特醒目的存在。
前不久,备受关注的杭温高铁正式开通,温州北站、南溪江站就建在永嘉县域之内。作为温州融杭接沪的最前沿,“风口”之上,永嘉如何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抢抓机遇、拓宽发展路径、提升发展实力?
面对这些问题,日前,永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虞建周表示,拼出“永嘉”速度、全力振翅起飞,关键在于产业和人才。当前的永嘉,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的特色化产业转型与人才引育之路。
图/永嘉航拍图
深融长三角
产业转轨加快科技创新
坐上时速350公里的杭温高铁,从杭州西站出发,最快1小时25分钟即可到达温州北站,将此前杭州到温州的高铁最短用时足足缩小了近1个小时。
“轨道上的长三角”延展出梦想的路途。前不久,10位博士下定决心全职来到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研究院工作。面对新高铁时代带来的历史机遇,永嘉做好了深度融入“长三角都市圈”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的准备,争取更多的项目、资本、人才等经济要素流向永嘉。
“不能以静态的眼光去看人才留在县城的发展路径。”永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虞建周说,不少投身永嘉的人才,最核心的考虑是看到了这里发展的潜力,人才招引不只关涉情感、政策,更与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站在更广的视角看,温州正展现出强烈的竞争态势,剑指“万亿级生产总值、千万级常住人口”的“双万”城市。显然,温州各地接下来要从产业振兴和增强城市吸引力,发力攻强城,擂响冲刺“双万”战鼓。永嘉也正不遗余力为温州冲击“双万”添上一把火。
梳理近年来的发展轨迹,作为浙江省山区县之一的永嘉,在高端科研资源的引进方面亦不遗余力。特别是去年,永嘉县与温州大学共建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研究院,同兰州理工大学开展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新一轮提升共建,打造永嘉县车联网孵化基地,围绕鞋服、泵阀、机电设备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新能源、智能装备、车联网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构建研发、孵化产业的全链条产学研新格局。这恰恰符合永嘉通过产业链来布局创新链,通过创新链来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初心。
图/温州大学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研究院揭牌仪式
这两年,永嘉还全力抢抓数字经济、新能源、生命健康等产业发展风口,实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加快建设投产,永嘉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开工,迦南科技大健康智能产业园正式投产,永嘉车联网孵化基地不断迎来新企业……通过持续招引落地一批批延链补链项目,永嘉不断加快推动上下游产业链贯通。
一系列的努力下,成果初显。今年上半年,永嘉的“期中答卷”亮点十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03亿元,同比增长7.0%。全县经济加快发展步伐,发展潜能不断释放,展现出较好的韧性与活力。
“订单式”培养
打好产业技能人才底座
10月25日,永嘉县瓯北城市新区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学院签订了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通过“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当地企业输送更多高技能人才。
永嘉被誉为“中国泵阀之乡”,有深厚的泵阀产业基础。泵阀产业集聚区瓯北携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学院,背后反映出产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当地泵阀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虞建周认为,对于永嘉的泵阀产业来说,其转型升级的关键就在于人才支撑。要引育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梯次建设“金字塔”型人才队伍,让“塔尖更高、塔身更强、塔基更实”。
近年来,国家推出大量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政策“加持”下,职业教育已成为培养中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为此,永嘉率全省之先创新了“1+3+1”新型5年一贯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避免传统“3+2”模式下中职和高职教学割裂、课程重复、衔接不当等问题。学生一年级开设人文素养类课程,主要夯实文化基础;后面三年通过“学校教室+企业车间”上课堂的学训结合方式,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最后一年则开设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助力学生适应并胜任岗位。
与此同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永嘉也已屡见不鲜。简单来说即政府搭台、校企合作,以特色专业为依托,企业“按需下单”,院校根据企业需求订立人才培养方案,组建特定班级,校企双方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当许多高校老师为毕业生就业犯愁的时候,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却不担心出路问题,就业率近100%,中高职一体化学生平均留永就业率达到85%。近两年,通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结合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对口技能人才,该学院已为县内输送了超1000人的泵阀专业技能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服务地方发展、促进技能型人才本土化的有效路径。
打好产业技能人才底座之余,永嘉还积极培育更多更高素质的产业人才。永嘉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共建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整合高校专家学者和本地企业资源,打造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围绕本地企业技术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服务等,实现了地方产业和专业人才的精准匹配,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每年都会招录70余位研究生,这些学生研一在兰州理工大学学习,研二研三则在永嘉入企解决问题。企业的技术难题也还可以反馈直通研究院,集中更多智慧进行技术攻关。在服务企业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还加大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赋能温永嘉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图/永嘉技能人才评价现场
到乡村扎根
解锁青年入乡“留”量密码
永嘉枫林镇楠溪江畔,镬炉村“田家莫上隐”内,几座白色为主色调的建筑造型优美别致。2年前,主理人周圆来到镬炉村,扎根在这片向往的土地里挥洒青春,以新思维、新视野,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如今,“田家莫上隐”成了集民宿集群、户外营地、共享农庄等于一体的艺术基地。精心“耕耘”下,民宿外170亩的田园里,春有油菜花,夏有金麦浪,秋有向日葵,冬有绿菜园,四季皆有可观可赏可玩的风景,不仅让村貌焕然一新,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在今年举办和美乡村“开镰节”、麦田生活节、潮流艺术手作市集、太阳花节等系列活动中,田家莫上隐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并带动农产品及工艺品成交量约70余万。
杭温高铁开通后,一个多小时,即可实现从钱塘水到楠溪江的丝滑转场。周圆明显感觉到从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来的客人增多了,乡村迎来了更多“流量”。“有游客在这里开完派对,第二天一早赶回杭州上班刚好来得及!”为了抓住这波新机遇,民宿还安排了高铁站的免费接送服务。
可以说,杭温高铁正在成为永嘉融入长三角“同城”生活圈的催化剂,让左邻右舍的“朋友圈”靠得更近,也为永嘉向长三角区域展示县域魅力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高铁开通后的“下半场”,永嘉该如何放大自身优势,吸引更多青年人“流”进来、留下来?对此,虞建周介绍,永嘉早已布局,希冀引进更多青年力量,为楠溪江畔注入更多活力。
今年暑期,来自深圳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等全国高校近的150余名师生来到楠溪江边的枫林镇景沙岗村,参加“创青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温州永嘉专项。大赛和永嘉今年尝试了一个新命题:这些作为过客的年轻人,能否因为某种理由聚集在这里,持续活动甚至留下来生活,在楠溪江畔形成一种新的山水生活方式。
通过引入高校、社会资源的支持,永嘉正打造一个以青年为核心的乡村青年社区——自在枫林。在这个社区里,青年们不再是旁观者或过客,而是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农人”,结合永嘉农业产业资源,通过创办凉拌沙岗粉干、养生凉茶铺等创新项目,推出了“伴月派对”特色项目,他们与村民携手并肩,建设家门口的产销直通车,帮助社区就业村民人均年增收近5000元,打造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图/大学生在“自在枫林”青年社区进行创作
此外,近年来,永嘉实施艺术驻村计划,先后有200余位艺术家来到楠溪江畔旅居、创作。岩头镇、枫林镇、大若岩镇等乡镇,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村民们。他们在这里寻找灵感,发挥乡村资源禀赋优势,为当地发展提供旅游策划、创意设计等智力支持,推出了艺术市集、古戏台表演、花艺展览等众多活动,有效促进当地发展。
“未来永嘉将持续优化青年人才和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青年在乡村引得进、留得下、干得好,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虞建周说。
人才聚集,乡村振兴才有底气。眼下,越来越多热情澎湃的青年人正被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吸引,他们扎根在乡村一线,让楠溪江边的广阔乡村成了有奔头的地方。
原标题:温州之北,正生成人才“强磁力”
作者: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