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成良田通讯员高晓静
“那时的梦,今天都实现了。”
今天,站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阅微楼报告厅,目睹今天的宁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杨卫感慨万分。
当天,中国科学院学部“新材料+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这里举行,数十位中外院士、上百位专家学者齐聚宁波。
这天,也是一个大喜的日子——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迎来20周年纪念活动。
“记得第一次来宁波,当时宁波一位主要领导跟我说,宁波有五个梦:大桥梦、大港口梦、大化工梦、大学梦、大钢铁梦,除了大钢铁梦因为绿色发展原因不提了,这些梦都已经实现了。”杨卫说。
今天的宁波,如你所愿——
杭州湾跨海大桥长虹卧波,天堑变通途,通苏嘉甬高铁又在火热建设中;
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
绿色石化,集群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5200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首;
宁波大学成为浙江三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正在拔地而起……
杨卫2006年8月起担任浙江大学校长,2011年11月任浙江省科协主席,曾长时间在浙江任职,与浙江、与宁波,渊源颇深。
20年前,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推动下,院、省、市三方共同签署了共建宁波材料所协议书,拉开研究所建设序幕。
“当时,我就感到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杨卫院士说。
今天的活动现场,一张当年宁波材料所成立时的老照片,勾起了他的回忆。
“其中一位,是当时宁波市长金德水。后来,他调任浙江大学,正好与我搭班,他是党委书记,我是校长。”杨卫院士说。
长时间共事,长时间在浙,让杨卫院士深有感触。“在浙江这么多年,发现浙江人推动事情,非常务实,同时非常讲究效率。”
大学梦的实现,是最好的例证。
那时,宁波讲大学梦,是个广义概念。“就是说,宁波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应该出更多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研究机构,这样才能和宁波发展相匹配。”杨卫院士表示。
20年,沧海桑田,浓墨重彩。
宁波材料所从一片农田起步,形成了“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化与系统集成”创新架构,布局了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海洋关键材料与应用技术、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三大主攻方向和五大特色方向,建成一支高水平创新队伍,搭建了集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工程化、检测评估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在新材料创制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材料科学进入全球前1‰,已实现了关键材料与部件为航空、航天、核电、涉海等领域几十款关键产品供货,实现了93项重大成果的转移转化,有力支撑了国家高水平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不仅如此,环顾四周,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已拔地而起,成为宁波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新支撑。
“今天,我们看到,无论是从大学,还是大院大所,宁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杨卫院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