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墙头镇溪里方村是远近闻名的“盆景村”。走进溪里方村,仿佛步入了一个精致的盆景世界。村中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盆景,与村东、村西的小溪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画。“一溪迦绕抱村流,栖止多年景象幽”,方氏先贤的诗句化作了眼前美景的生动注脚。
溪里方村是明朝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从弟方伯礼后裔的居住地,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至今村里还保持着原生态古村落风貌。
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建设……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溪里方村彻底改变了村庄旧貌,依托盆景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从“粗放型”到“私人定制型”的华丽转身,溪里方村的盆景上演了一场“变形计”。
村民装扮庭院
催生“美丽经济”
在溪里方村,家家户户的庭院都成了盆景艺术的展示窗。走进“盆景大户”方忠海家,几十种盆景沿着庭院四周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地被摆放。
从2010年开始,方忠海便与盆景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只是为了装点自家小院,没想到这小小的盆景,竟也能赚钱。”方忠海说,他平时上山如果发现有造型奇特的树枝或石头,就会收集起来栽培制作成盆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盆景庭院。
曾经的溪里方村,是粗放型经营模式的代表,村庄环境饱受“脏乱差”之困;如今,一户户美丽庭院绘就的和美乡村新图景正徐徐展开。“为了彻底改变村庄旧貌,我们通过‘村民说事会’把全体村民的心气凝聚到整治垃圾这件小事上来。”溪里方村党支部书记娄善成说,早在2013年村里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是浙江省首批垃圾分类试点村之一。
“村民刚开始觉得扔个垃圾还要分类,太麻烦了。为了推进工作,我们党员带头、干部先行。”娄善成说,依托党员联户制度,村里十个片区分别派党员包干,并通过倒逼责任制落实任务。垃圾不落地了,村子的环境焕然一新。
村里环境变美了,如何将其转化为美丽经济?溪里方村找到了答案——将盆景艺术与乡村环境整治相结合,打造美丽庭院。
“垃圾分类开了一个好头,我们就顺势而为开展美丽庭院建设,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盆景种植的行列,溪里方村逐渐形成了以盆景为特色的产业格局,更在无形中推动了整个村庄的美丽蝶变。”娄善成说。
村里请来艺术家
提升盆景艺术价值
借助宁波市“一人一艺”云平台,溪里方村在全市首创开展“艺+堂”试点工作。通过这一平台,村民能够获取全市的文化资源,不断提升盆景制作技艺。
同时,村里还邀请多位艺术家驻村,指导村民将绘画、雕塑、非遗等艺术元素融入盆景制作,极大地提升了盆景的艺术价值。国家一级美术师张丹阳就是其中之一。自2020年回归故乡墙头镇以来,张丹阳带着他30年油画创作和教育生涯的积累,入驻溪里方美术馆。
张丹阳带领村民、美术爱好者成立了溪里方艺社,在村民中开展绘画写生、美育沙龙、乡村文创等活动,并推出美育研学体验课程。“我们和村民一起挖掘村庄的文化元素,将它融入盆景文化产业,提升盆景的附加值,打造‘共富工坊’。”他说,“艺术乡建需要以共富为落脚点,只有让艺术赋能产业发展,才能使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在张丹阳、中国美院教授史海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方忠孟等驻村艺术家的推动下,浙江省首个乡村方志馆、宁波市首家乡村美术馆等多个“首字号”艺术乡建品牌,顺利落户溪里方村。溪里方村成功入选首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2023年,该村接待游客约1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00万元,村集体收入62万元。
伊奎明是溪里方村最早发展盆景的专业户之一,他见证了盆景文化产业在村里的蝶变。“以前一盆普通盆景最多只能卖几百元,现在经过艺术家的指导,身价倍增。”他感慨地说。
随着村民将盆景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溪里方村引进上海乡伴文旅团队,将清光绪年间的古建筑仁三房建成了精品民宿“溪里方·圃舍”,圃舍前厅是盆景手作课堂,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后院则集中展示、销售村民的作品,是一个小型盆景交易中心。“现在村里盆景做得好的农户,年收入达到30万元,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娄善成说。
“爆改”盆景
成为能带走的文创产品
随着短视频直播的兴起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传统盆景经营模式面临挑战。“常规的盆景卖不动了,老产业要有新‘玩法’。”娄善成说,现在村里来了文化特派员,为盆景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社交平台上醉心于‘盆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能否通过‘爆改’盆景使其成为能够带走的文创产品?”抱着这一想法,市级文化特派员、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体训部美育教师侯丽娜,走访了溪里方村的艺术场馆、盆景庭院等,规划了“趣”研学和“本草新语”文化阵地两个项目。
“传统盆景虽然精美,但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侯丽娜说,项目计划将盆景文化体验结合戏曲、非遗、医药文化、旅拍、直播等众多“花式玩法”,给游客带去多元化的盆景文化体验。
侯丽娜认为,可依托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的专业优势,开发创意与医药价值兼具的小微盆景,如“浙贝母”“佛手”“小葫芦果”等,不断丰富庭院盆景的种类。
开发小微盆景,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娄善成说:“小微盆景无论在价格还是流通上都更具优势,可以成为让游客随手带走的文创产品。”(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廖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