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近日,周勇的作品获奖了。
他作为总导演的国内首部系统的、完整的生物多样性菌物纪录片《菌物王国》,在第八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 科普影视动画类别中荣获金奖。该奖项是国内科普创作领域的最高荣誉奖。
“拍这部纪录片,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周勇说。
历时两年,为菌物拍了部纪录片
周勇是杭州视觉部落创始人,这是一群年轻摄影师组成的摄影部落。团队一开始主要以拍摄杭州风光为主。比如2020年6月24日首个杭州西湖日时,团队就曾推出了风光大片《西湖四季》,被央媒转载。
而周勇之所以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菌物,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工作中的周勇。受访者供图
时间拨回2017年。彼时,“庆元香菇”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周勇带领团队负责申报片的拍摄。
周勇就是庆元人,但是他说当时自己对于菌物的了解还粗浅。“我从小就生长在山里,小时候跟着奶奶去找蘑菇,有这么个模糊的认识。还有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种植香菇,可以说从小就接触菌菇。”周勇笑言。而在拍摄的过程中,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工作中的周勇。受访者供图
能不能为菌物们拍一个纪录片?周勇就萌生出了这样的想法,但迟迟未能推动。“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做这样一个纪录片,我们不能只追求视觉,更要有科学性。”周勇说,其实拍摄菌物的摄影师并不少,他们也具备相应的拍摄技术,但为了更好地呈现效果,不仅拍摄者应该懂一些菌物知识,更需要专业科研工作者的指导。
终于,周勇等到了一个机会,家乡庆元创建一座国家公园。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是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我国野生大型真菌种质资源重要分布区。
周勇在百山祖公园拍下的百山祖元蘑。受访者供图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情况,2022年,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管理局为纪录片《菌物王国》立项。随后,周勇带领专业摄影师团队,与国内知名菌物科研工作者以及纪录片撰稿人一同合作,扎根百山祖园区两年,用镜头记录下隐秘在这片山林中的菌物。
“有时候拍了10多天,但可能成片里只用了两三秒。”虽然过程非常辛苦,但周勇也自此成了“菌物行家”,如今他已经是中国菌物学会会员、菌物科普导师。
通过影像降低门槛,让科普走进大众
周勇的工作室就坐落在杭州丁兰街道西子产业园,当街道了解到他的专业背景后,便主动与周勇取得了联系,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
丁兰街道计划建设皋亭山景区生物多样性自然中心,周勇和团队也积极参与。在周勇的带领下,团队正在对皋亭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影像记录,全面梳理和记录景区生态资源。
周勇团队在皋亭山发现的可食用的猪肚菌,已经成功驯化,未来将在皋亭山周边试种。受访者供图
“皋亭山有多少菌物?哈哈,这可不好说。”周勇告诉记者,对生态资源的梳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而且期间还会受到气候、降水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团队已经发现和拍摄菌类近百种。像之前在网络上爆火的黏菌、“果菌王”等,都可以在皋亭山寻觅到它们的踪迹。团队已经成功驯化了可食用的猪肚菌,未来将在皋亭山周边试种。
发现菌物只是第一步,在周勇看来,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发现传递给大众。“我希望借助影像加科普的方式,降低大众了解这些知识的门槛。”周勇拿他最熟悉的摄影举了个例子,几年前,摄影还是只有长枪短炮的专业人士才能涉足的领域,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拓展,每个人都可以是“摄影师”。
所以,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在自然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周勇觉得科普也应该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周勇在给小朋友们讲课。受访者供图
今年5月22日,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周勇带着菌物纪录片和菌物样本,走进了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为学校师生带来了科普讲座和实践活动。“小朋友们都很有兴趣了解菌物的生长过程,看到我们采集的菌物样本也很兴奋。”周勇说,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因为这件事情不仅有前景,而且更有意义。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22日—27日在杭州举办。
周勇和团队目前正在积累杭州各处的生物多样性展示素材,西湖、西溪、天目山、杭州植物园等都是他们的观察点,镜头不仅对准菌物,也观察动植物。“杭州生物多样性纪录片的初步框架结构也有了,我们争取明年出片子。”周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