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时节,天气日益转凉,但是11月14日晚温州大剧院的一场原创新编越剧《龙港的春天》,却让笔者嗅到一股春天蓬勃向上、万木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息,让人流连忘返,过目不忘,在不断的品味中,去细细咀嚼着那个春天,龙港给我们带来的一个个奇迹,一份份精彩。
9月25日,全国首个“镇改市”龙港迎来了设市五周年,29日上午笔者有幸参加了2024温州龙港新型城镇化改革发展推进大会,一串串亮眼的成绩单无不揭示了龙港改革的新篇章,催人奋进,令人激动不已。作为宣传文化系统的一名干部,很快就想到,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文艺作品应该去如何艺术性记录,如何去吹响时代的号角,为我们的改革鼓与呼,直到昨晚看完由浙江省文旅厅、温州市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和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联合出品的《龙港的春天》,笔者由衷感到,一切都做到了,一切都是最好的。
评价一部优秀文艺作品的标准有很多,比如思想性、艺术性、技术性等,但是时代性是必不可少的,《龙港的春天》正是切中了时代的脉搏,让龙港的故事发生在改革的年代,成为改革的缩影。在改革的浪潮中,每一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既要随波逐流,也要随风起舞,但是追逐的方向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一个光明的前程,一个春天的温暖。
龙港敢为人先在全国率先探索户口改革,周边农民纷纷“进城”安家落户。
《龙港的春天》(以下简称《春天》)讲述一个发生在龙港的生存、发展、改革、创新、图强的故事,也细腻地描写一段生离死别、欲爱还休的爱情故事,两条线前后左右,在三十六年时空中交错发展。故事从八四年的春天开始,陈小梅的丈夫林顺天为了改变家庭的穷困,毅然背起行囊出门闯荡、打工挣钱,留下勤劳善良的陈小梅既要抚养一对年幼的儿女,又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婆婆,在日夜操劳中期待着丈夫的归来。几年后,改革春风吹进龙港,敢为人先的龙港推出新政,有偿使用土地,农民一转身成为城里人,陈小梅在丈夫好友王大海的帮助下,借此机会开办了企业,并通过打拼,成为一位成功企业家。但是事业的成功并不能抚平心中的伤痛和情感的纠结,这一边丈夫多年未归,杳无音信,生死茫茫,那一边王大海暗恋多年,情愫深埋,却有情人难成眷属。随着企业发展进入新的千年,新产品的研发却让企业碰到资金和技术的巨大困难,关键时刻政府成为企业发展坚强的靠山,王大海等一批企业家给了陈小梅最大的支持,企业终于渡过难关,继续出港远航,而陈小梅和王大海的爱情也随着林顺天的下落有了美满的结局。
王大海对乡亲们宣布,他将打工赚来的三万块钱分成三份,一份给李金花退掉“娃娃亲”,一份给陈小梅办城市户口,一份资助陈小梅办企业。
剧本即戏剧文学,既有文学价值又有演出价值,它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最重要特点,就在于剧本是要服务于演出的。为此,剧本必须要让故事精彩,情节经得起推敲,人物符合故事的发展,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形成悬念,让观众欲罢不能,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有情感贯穿始终,让感情的润滑剂不断滋润其中。这些因素给编剧提出了巨大挑战,即在写剧本的时候必须时时考虑,剧本中的一切可否转化为直观的舞台形象,在结构上是否符合“起、承、转、合”。按照这样的标准,《春天》剧本无疑是成功的,故事的表达是丝滑的。
《春天》故事叙述跌宕起伏,逻辑走向细密清晰,人物设置各具特色,矛盾冲突恰到好处,主题思想小中见大。所谓故事叙述跌宕起伏,纵观全剧,时间跨度三十六年,其间既有龙港改革的风起云涌,也有乡镇企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既有政府迎难而上,勇闯禁区的敢于担当,也有企业家抱团取暖、相互扶持的古道热肠;既有陈小梅忠于爱情的一心执拗,也有王大海苦恋一生的痴情表达。在故事的情节安排上,总计五幕,尽管时间点在大幅度跳跃,但是前后情节丝丝入扣、合情合理,编剧在剧本的整体布局中,敏锐扑捉不同时间线上故事的最佳描述点,同时将大事件与小情感榫卯结合,迸发出的故事点相得益彰。
《春天》的人物设置非常好,不多不少,没有多余的角色,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人物和人物之间都能够擦出火花。比如陈小梅和王大海,和林顺天,和林母以及众乡亲、众股东。特别有意思的是李金花和王大海,这两人从小定下娃娃亲,但是李金花得知王大海爱上陈小梅后,沮丧失落愤恨之后,危难之中仍旧向陈小梅毅然伸出援手,这种援手是看在王大海一往情深、死心塌地爱着陈小梅的份上,这份痴念让观众情不自禁去想,为了心爱的人可以成就自己的情敌,谁说爱情是自私的,那是因为爱没有到极致。导演在处理这两人的戏份上,多用了轻松、幽默的方法,不时让观众莞尔一笑,活跃了全戏的氛围。
王大海从外地打工归来,遇到他十分不想见到的“娃娃亲”李金花,百般推脱逃不掉。
笔者在以往的戏评中反复强调,一部好戏能够打动人的最重要两个要素就是矛盾冲突和情感的表达叙述。前者让故事有滋有味,后者让观众情有所寄,生活当中的真善美就蕴育其中。而人物关系是二者最重要的基础,一般而言,事件与人物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剧本情节的基础。剧中人物关系的矛盾恰恰是各种生活矛盾的反映,人物之间的情感恰恰是各种生活情感的写照,所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没有情感戏剧就失去灵魂。
《春天》的矛盾冲突应该是比较多的,陈小梅在丈夫走后孤立无援,在龙港新政后望钱兴叹,特别是企业面临生死考验时几乎走投无路,放弃事业。值得一提的是镇长裘君乐因改革接受调查,应该是众多矛盾冲突中点睛一笔,让全戏的激烈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情感方面,陈小梅的丈夫林顺天这个角色戏份不重,却三番五次折磨陈小梅,让她和王大海的爱情在几十年间反复纠结纠缠,虽然和林顺天已是人鬼殊途,但是冥冥之中让陈小梅终究无法挣脱枷锁,这样一种感情的无奈在生活当中时能看见,也是最能引发观众共鸣的。
40年过去了,两代龙港人完成企业的代际传递,陈小梅终于从公安部门了解到了当年丈夫失踪的“真相”。陈小梅与王大海携手,计划去中西部地区助力乡村振兴。
一部好戏的后面必有好的团队来反复打磨。《春天》的制作团队相当豪华,可谓国内顶级。据笔者侧面了解,该剧由浙江青年编剧余青峰、屈曌洁创作,余青峰与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合作过多个舞台作品,其中现实题材越剧《我的娘姨我的娘》入选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两山”理论题材越剧《绿水青山》入选了文旅部重点剧本扶持工程。作曲刘建宽是文化部优秀专家,灯光设计周正平是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服装造型设计蓝玲是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他们都是业内翘楚,也都是中国戏曲舞台的一流主创力量。特别想提的是导演杨小青,杨导是十度文华导演奖获得者,年逾古稀之年,仍旧宝刀不老,导演艺术已经炉火纯青,特别崇拜她驾驭舞台的能力,当年在导演《大唐骊歌》的时候,笔者曾现场探班,杨导瘦瘦小小的身躯拿着话筒,颇具大将风范,胸有成竹指挥着台上的演员、舞美、灯光和台下乐队,发出的每一道指令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大家小心翼翼,一丝不苟按照杨导指令行事。
《春天》剧中有两场戏是群戏,一场是龙港出新政,乡亲们兴高采烈,另一场是陈小梅的企业得到政府支持,起死回生,企业家们欢欣鼓舞。笔者大概数了下,台上演员多达二十余人,这样的群戏,每个演员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需要准确地掌握动作、语言、表情和音乐,以表现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相互配合呈现出整体的效果,此时,杨导表现出精湛的导演功力,两场群戏,欢乐热闹中不失调度有序,演员的唱、念、做以及和乐队、舞美、灯光的配合淋漓尽致,推动剧情不断达到高潮,艺术地表达有了党和政府的支持,龙港的春天才更加明媚,龙港的企业家才更有奔头,龙港的改革才能迸发出生机和活力。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众多企业家帮助下,陈小梅的企业终于渡过难关,焕发生机,所有企业家沉浸在龙港撤镇设市的喜悦中。
据了解,《春天》的打造历时五年,该剧见微知著,其中艺术化记录改革的历史事件和追求真善美文化的精神内核以及表现方法,对于突出当下改革大势,传递龙港的新型城镇化改革,揭示龙港的改革文化,既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也有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责任担当,堪称近些年少有的舞台精品。如果说,这部作品打动了观众,固然有策划、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等追求精品的原因,更多是由于作品本身的改革背景,深刻体现了只有改革才能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所有问题,表现了普通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主流核心价值,综合在一起形成了这部作品的独特优势。
《龙港的春天》把改革的春天、企业和企业家的春天、勤劳善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春天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首春天的交响曲,我们衷心期待出品方能够安排时间和场次,多多演出,让广大观众共同分享,一起奏响春天的交响曲,同时也期待这样的好作品层出不穷,真正铸就温州文艺的高峰。
原标题:好一首春天的交响曲观新编越剧《龙港的春天》有感
作者:梅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