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今年3月,在全市文明办主任会议上,我市提出要精心打造100个亮点的工作目标,形成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能推广”的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样板。
8个月过去了,我市各地文明亮点打造情况如何?日前,本报记者先后来到鹿城、瓯海、龙湾等地走访,发现亮点纷呈。
鹿城>>>
以文明为依托
好民风带动好乡风
走进七都街道樟里村,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温馨别致的美丽庭院,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亮丽的风景吸引游人不时驻足拍照。谁也想不到,2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无环境、无产业、无发展的“三无村”。
“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樟里村家家户户大门口都挂着一块古色古香的木质家规家训牌,通过传承优良家规家训,将传统家风中的廉洁理念和智慧,有机地融入村民日常生活,让樟里完成从贫困村庄到七都侨乡的华丽蜕变,形成了以好家风涵养好民风、好民风带动好乡风的良好风尚。
在鹿城,与樟里村一样,用好民风带动好乡风的,还有山福镇驿头。在驿头山根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特殊的木牌,每一块木牌上都深深刻下一条“程氏家训”,有道“家和万事兴”,或道“葆真求善”,再道“政宽以调民”,从为人处世到从业理政,程氏家训在方方面面训诫于人,让村民能在仁爱、淳厚的环境中滋润心境,从而促成和美乡村的创建。
据驿头山根村党支部书记程晓清介绍,村里特地打造家风家训展示地,就是为让村民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让游客们也能切身感受到驿头浓厚的文化底蕴。
瓯海>>>
以文明为抓手
“硬件”“软件”齐提升
位于南白象街道的万象城人流密集,车辆停放需求量大,还有许多外卖员在此等单,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随之而来,不仅影响周边市民日常出行,也成了街区景观的一个“疤点”。
为推动乱象解决,瓯海对万象城周边的情况进行排摸,将该商场东侧绿化带闲置地块改建为非机动车停车场,并在梧三路与泽汇设置交通信号灯等。同时,将万象城东广场约300平方米的闲置狭长地块改建为非机动车充电停车场,以解决非机动车停车困难、充电困难的问题。
“硬件”提升了,还需要“软件”来维护。瓯海通过政府搭台,号召社会齐参与。如针对交通较为混乱的泽汇路,主要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进行整治。由万象城负责“疏”,划出两块外卖机动车停车区域,专供外卖员临时停放车辆,由各自保安管理;同时,投入专项经费,通过新建、升级花箱、交通护栏,“堵”住非机动车随意停放的空间。
不同于万象城周边整治,温州动车南站的“亮点”打造则锚定“服务”。温州铁路南站综管中心通过打造“温心汇”志愿V站,让旅客一下车就感受到温州城市的温度。
记者了解到,“温心汇”城市志愿服务驿站汇聚了来自高校、社会组织、机关等50余支志愿者队伍,旅客在这里,能享受到24项志愿服务,内容涵盖志愿帮扶、舒心歇脚、续航补给等。此外,在节假日跟特定节日,还会组织开展各类暖心服务,截至目前,该驿站累计开展志愿“帮有礼”特色主题活动90余场、“行有礼”“敬有礼”“信有礼”等特色主题活动140余场,成了展现新时代温州精神的重要窗口。
龙湾>>>
以文明为载体
“服务”“治理”双循环
位于永中街道的寺前街是龙湾的文化符号,它的保护和开发建设是一件关乎城市发展的大事。为此,龙湾多措并举推进寺前街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不仅在街道配备了专管人员负责街区日常巡查管理工作,还通过发放综合整治提示单、整改巩固及立案处罚等多种措施对市容乱点进行整改。
同时,联合文旅、市监、资规、应急、交警等部门开展“大综合一体化”联合执法行动,对寺前街周边违法建筑、“六小行业”排水管理、餐饮店燃气等开展联合执法;协同其他部门规范设置寺前街主出入口、永中路整体店招广告及提升改造周边人行道、施划非机动车车位等。
如果说,寺前街的打造聚焦于环境综合整治,那么,蒲州街道创客小镇社区的红港驿站建设则聚焦于暖“新”守候。
面积600余平方米的红港驿站内设置了网约车停靠空间、惠民空间、休憩空间、维权空间等区域,还为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续水、充电、阅读及停车“一站式”服务。
常态化的志愿者服务是驿站的“亮点”打造工作之一。龙湾以打造“蒲公英”志愿服务驿站为抓手,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1个所+8个站+N个点”三级文明实践服务体系。如“红色巴士”专列,整合了辖区内35家两新党组织“红色资源”,下设法律、医疗、金融、党建、小候鸟、平安妈妈等10个服务专列,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此外,这里也是“小哥联盟”的主要聚集点。如今,一批批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加入到“蒲公英”志愿服务“大家庭”,变身特邀网格员、民情信息员、志愿服务员,为争创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全国样板区注入文明实践的新力量,实现新就业群体享受服务和参与治理的双向良性循环。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文明建设亮点多 城市发展气象新
记者庄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