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董楚平文集》七卷本出齐 黄昏之果分外香

日期:2024-11-23来源:温州租房作者:温州天气预报15天准确一览表图片大全

  2012年,79岁的董楚平(左)携夫人游埃及金字塔。

  2007年,温州友人设宴招待来温的董楚平(前排左三)。

  今年是著名学者董楚平诞辰九十周年、辞世十周年。日前,七大卷350万字的《董楚平文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温州市图书馆举行了发布会,并举行向温州各县(市、区)图书馆与各大学图书馆的赠书仪式,随后举行了座谈会,与会的温州文史界学者、专家及董楚平生前好友发言热烈,高度评价了董楚平的学术成就及逆境中坚持探索学问的治学精神。

  温州日报风土版曾在2016年2月3日以《逆境中坚持治学——著名学者董楚平的温州往事》,2017年12月22日以《以淑世为己任——恩师董楚平先生晚年谈话录》等为题,多次提及《董楚平文集》的编撰与出版,其间,2017年出版了文集中的《广义吴越文化史》《古文字考释》,而此次是七卷全部出齐。

  坎坷一生爱学术

  董楚平(1934-2014),原名董昭寿,今玉环市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曾任国际越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副会长。董楚平在温州成长,其治学生涯也是从温州开始。1948年,15岁的董楚平以第八名的成绩考入省立温州中学初中部,曾任学生自治会代表,其老师有徐朔方、王祥弟、王伯敏等,因崇拜诗人屈原,而取名“楚平”,18岁考入温州师范学校普师部,曾任学校直属团支部副书记、学生会宣传部长、中苏人民友好协会温州分会宣传干事,爱好文学与诗歌写作,1952年时成绩曾为全校第一,在校期间关注中国历史分期问题,梦想做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同时想在文史教学上有所创造。

  1955年,22岁的董楚平毕业,任温州第二初级中学(今温州市实验中学)教师,当年冬,他将一篇历史方面的论文寄给著名学者、杂文家邓拓,后由《人民日报》政治与理论宣传部转给《历史研究》期刊,并建议发表。1956年《历史研究》发表了《从生产关系的基础看奴隶与农奴最根本的区别》,这成为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并正式署名“董楚平”。当年秋,著名温籍考古学家夏鼐参加国际历史学家会议后,回家乡温州休假一月。董楚平得知,带着《历史研究》登载的论文抽印本到夏鼐家拜访交流,向他取经。

  1957年,因撰写小杂文讽刺官僚主义,虽未发表也被打成“右派”,下放温州玻璃厂、温州三溪公社瞿二生产队劳动,1960年摘除“右派”帽子,1961年被调到温州永强中学任历史老师。1962年元旦,董楚平在温州成婚,当月,论文《“生产者束缚于土地”是一种经济强制》发表在《光明日报·经济学副刊》。1964年冬,完成《楚辞译注》初稿。“文革”中,他不幸被关进“牛棚”,《楚辞译注》与部分《庄子译注》手稿等被造反派抄走,所幸学生范新华从“造反司令部”把《楚辞译注》书稿“偷”出来,藏在自己家里,后来归还给董楚平。直到“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他错划的“右派”才得到正式改正,一边教书,一边继续被中断了的学术研究,写成长达一万多字的论文《关于农民战争问题的几点新认识》,后改写为《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1979年10月23日《光明日报》加编者按整版发表,掀起讨论热潮,历时半年,轰动全国,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文化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1980年初,他又在《历史研究》上发表《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以上两文是当时我国思想领域新形势下历史研究战线上的一股清流,被全国各大报刊纷纷转载,对学术界解放思想影响巨大。

  其间,由于研究有成,他被邀请在浙江省教育学院、温州市教师进修学院为中学历史骨干教师讲课。1980年11月,经招考录取,他从郊区的永强中学调到省城成立不久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分配在历史研究室从事专业研究。办理调动手续时,他将笔名“董楚平”变为正式姓名,从此走上了学术研究的康庄大道。

  皇皇巨著七大卷

  《董楚平文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文史出版中心总监王福群,原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现浙江工商大学研究员王志邦等人进行整理编辑。据王志邦介绍,早在2013年,董楚平就筹划结集出版《董楚平学术论文选》。为此,王志邦建议将专著与论文等全部收录,出版文集。2014年11月,王志邦在董楚平书房整理其遗著,只见小床枕头下放着他写的学术回顾和《〈董楚平文集〉设计说明》的打印稿与手写稿,可以想见董楚平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思考的是他一生的学术成果如何结集。而为完成其中《老子译注》书稿和《论语钩沉》修订,董楚平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多时间里一直与疾病抗争,与时间赛跑。

  董楚平思想深邃,博洽汇通,几十载的孜孜不倦,使其涉猎文学、史学、古文字学、神话学、文献学、训诂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学术造诣深厚,成果丰硕,一生发表论文142篇,出版专著8部。《楚辞译注》自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版印刷2万册之后,多次重印。如今的《董楚平文集》分为七大卷,多位著名学者分别作序,如裘锡圭作总序,李学勤为《吴越徐舒金文集释》作序。

  各卷具体划分如下:第一卷为文史与训诂,分四编,文学编收论文、书评7篇;史学编收史学论文与序19篇;农民战争与平均主义编收《农民战争与平均主义》自序与论文13篇;训诂学编收论文7篇。第二卷为《老子》《庄子》《楚辞》译注,分《老子译注》遗稿、《庄子译注》遗稿、《楚辞译注》(修订本)。第三卷为吴越文化研究(一),包含《吴越文化新探》与《吴越文化志》。第四卷为吴越文化研究(二),即《广义吴越文化史》。第五卷为孔子研究,分为《论语钩沉》(修订本)与《学术相声:孔子对话录》。第六卷为古文字考释,分为《吴越徐舒金文集释》(手稿影印本)与《古文字研究》,后者收录论文12篇。第七卷为神话与考古及外编,神话学收录论文21篇,考古学收录论文20篇,外编收集其师友弟子与亲属同事的缅怀纪念文章、书评,媒体采访报道,董楚平自传、杂文、书序等文稿;最后是《董楚平年谱》,展现了谱主率真的人生,从社会底层起步从事学术研究的艰辛曲折历程。

  与董楚平亦师亦友的老同事冯强生说,董楚平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文史学者,在追求学术真理上,有一种独立担当的批判精神与勇气,涉及的诸多学科都能走在探索的最前沿。学者沈克成说,董楚平曾自嘲知识不渊博,喜欢搞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边区根据地”。人称他为历史学家,他说自己也不知属哪一家,大概是无“家”可归吧!

  “靠改革开放的新风把我刮到省级学术单位里来。这时,生命的太阳已经西斜,我的大部分成果都是‘黄昏果’。”董楚平自述道。然而桑榆不晚,为霞满天,董楚平勤奋不懈、只争朝夕的治学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黄昏之果分外香

  ——《董楚平文集》七卷本出齐

  傅闻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