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顺山城不断深耕“顺文化”城市文化IP,精心打造了顺茶、顺酒、顺果、顺菜、顺石、顺竹、顺药、顺蜜、顺水、顺陶等十大子产品。
顺水,怎么喝才“真香”?
走进位于罗阳镇的泰顺酒谷,引自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清澈山泉水,经管道直流到这里后,经4条开足马力运行的生产线,变身为一瓶瓶矿泉水。清香四溢的顺酒,也在投料酿造中。大山的水,源源不断地进了城。
在“顺文化”的引领下,山城顺水如何流向更广阔的未来?
一
在泰顺,有一种酒,叫乌衣红粬酒,与廊桥一样,是每个泰顺人心中挥不去的乡愁。
千百年来,每有婚嫁喜事或逢年过节,泰顺人的宴席上必定要有热腾腾的红粬酒。
泰顺人尚饮,亦尚家酿,这与泰顺得天独厚的生态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据有关资料,我国“北纬28度线”被称为“黄金酿酒带”,这条纬度上,聚集了中国最主要的白酒产区,现今中国大部分名酒品牌,都诞生在这一纬度上。泰顺也一样幸运。
泰顺的乌衣红粬酿酒技艺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如今在泰顺民间,依旧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造红粬酒。据传,正是泰顺的吴氏先祖吴畦于唐末从祖地山阴(绍兴)迁居泰顺时,带来了红粬制作的工艺。研究泰顺红粬酒课题的温州大学历史系专家则得出结论,泰顺民间流传的乌衣红粬制作工艺,依旧严格保持了宋时的酿酒工艺。
明《泰顺县志》载:“然至十月,则家无不酿,谓之大冬酒,故有极陈美酒。”清后期及民国时期,筱村徐岙底红粬生意最好,有曲窑100多条。
“十月酒,家家有”,说的便是以前泰顺每逢立冬前后,家家户户蒸糯米酿制红粬酒的情景。
2012年,泰顺红粬传统制作技艺(乌衣红粬)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泰顺县红粬的年需求量达到2万吨左右。
从乌衣红粬发展而来的,还有泰顺传统米酒,俗称泰顺米烧,这是泰顺人最爱喝的本土烧酒。
泰顺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域内优质的水资源、稻米和水果等丰富原料,为山城赋予浓郁的酒水文化。
二
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
2022年10月,省内众多专家、学者围绕“顺文化”如何赋能泰顺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深入研讨后,泰顺就深入挖掘解读“顺文化”内涵,将“顺文化”元素融入城乡风貌、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等各方面。
一年前,“顺文化”成果展示会在山城举办,“顺水顺酒”等八类“顺礼”系列文创产品,被正式“端”了出来。与此同时,泰顺编制“泰顺酒谷”行动规划,出台《关于加快泰顺县酒水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初步拟定“泰顺顺酒”品牌策略、市场定位研究、品牌创新和产品创新等框架,并通过营销设计来推动“泰顺顺酒”品牌的知名度。
今年4月,“泰顺顺酒”区域公用品牌在第十一届泰商大会上进行了发布。
如今的泰顺酒水,如同一根扁担,一头挑起农业生产,另一头连着文旅发展。
如何将现代酒谷与传统酿制相协调?怎样把酒水文创融入山城文化?在这里,厂区变为“景区”。游客不仅可以亲眼见证一粒稻谷,是如何历经十多道工序,摇身一变,化为一碗晶莹剔透的红粬酒,还可以亲自当一回“做粬师傅”,手工体验乌衣红粬的制作过程。
今年以来,品酒大赛、夜市等丰富多样的顺酒文化体验活动和众多风格独特、装饰精美的“小酒馆”“调酒吧”“酒文化主题民宿”等创新载体不断涌现,为游客提供与亲朋好友共同定制饮品、举杯共饮、拍照留念的年轻化、个性化消费场景,加速打造“醉美山城”这一酒水特色旅游名片。
三
好酒,离不开好水。
泰顺全县水资源总量达22.4亿立方米,年降水量将近2000毫升,地表水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饮用水品质极好。其中有“温州大水缸”之称的飞云江水质,连续10年居浙江八大水系之首。
历史悠久的顺酒,全新崛起的顺水,二者相互成全。
泰顺的首款“顺水”让公众近距离认识了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质。乌岩岭是浙江省八大水系飞云江的发源地,也是温州“大水缸”珊溪水库的源头,流水常年不断,水质清澈,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饮用的天然水资源。尤其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峰省级风景区等水源水质呈弱碱性,常年保持在地表水I类标准,水资源价值和附加值很高。今年初,“顺水”亮相,跨山越海,走入千家万户。
好茶,亦需好水配。
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趋势的变迁,山城的茶,也年轻态、“饮料化”。
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提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论断。好的水不仅可以提茶香、泽茶色、引茶味,更能将茶与养生结合起来,二者合一,能充分释放茶之本韵。依托这里的好茶好水,聚焦大健康和功能社交属性,茶饮料不断变换新模样。
高山云雾缭绕中,每一滴水都蕴含着“顺文化”的精髓,每一口酿制都是对生活的祝福。点点滴滴里,饱含顺水的甘甜与醇香,更凝聚文化的积淀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