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良渚论坛”正在进行中。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考古学家、作家、音乐家今天汇聚在一起,开展深度交流。这不仅是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更是对全球文化遗产、文学艺术与音乐领域深度交融的一次前瞻探索。
走进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中心,英国、日本、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考古学界精英与中国考古学者汇聚一堂,深度交流人类历史的起源和发展。会场外,玉琮制作体验区激发了不少国外考古学家的体验兴趣。
没有电动机器,他们通过线切割、片切割、管钻、雕刻等技术,现场体验玉石制作成玉琮。“很震撼,用绳子来加工玉器,真的很有意思。让我想到,五千年前住在这里的人,可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打磨这样一个玉器。我在这里看到了时间的力量,也激励着我在考古这条路上奋斗到最后一刻。”东京大学教授米田穰说。
良渚国际考古中心今天成立。中心将立足于良渚文化的发掘研究,促进国际交流,共同探索大遗址考古合作新模式。
“良渚的研究,因为有多学科的介入,所以我们对良渚的认识越来越立体,越来越丰富。这些演讲可能对我们未来这个区域的田野考古工作,或者是我们的研究方向,都带来非常重要的启示。它应该是全球视野下的良渚。”良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徐天进说,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加强各国、各大洲考古学家之间的交流。
在中外音乐家对话论坛的茶歇间隙,人形机器人与小提琴演奏家共同演奏的《天空之城》吸引国内外嘉宾驻足。
西班牙维戈高等音乐学院院长埃斯特班•瓦尔维德说:“这太神奇了,音乐与科技融合的演奏很美妙。音乐是连接情感和文化的世界通用语言,现如今,科技拓展了音乐的边界。”
多元文明的交流碰撞,无疑能激发出更绚烂的火花。中外作家对话论坛上,从丝路文明到城市文学,再从儿童文学到诗歌创造……满满当当的八个主题引发了世界各地作家们的热烈讨论。每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都充满着作家们独到的思考。
本届论坛参会的国内外作家共同创作了“良渚”主题诗歌散文作品集《与良渚相遇》。
“5000年中国看良渚,我想良渚不仅是杭州的,更是世界的。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论坛,让中国的文化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近。作为海外的华文写作者。我们将会用我们的笔讲好良渚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菲律宾作家许东晓说,作为在海外的华文作家,他一直保持着对中国历史的热爱和兴趣,这次开启了他对良渚的探索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