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腿和左足底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一压就痛,走路都困难。这究竟是什么?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该患者揭开了“谜底”。
47岁的患者王先生回忆,他在年轻时就发现左小腿长了多个米粒大小的“小疙瘩”,由于不痛不痒,他就没在意。由于对生活没有影响,转眼20多年就过去了,然而这些“疙瘩”不仅越来越多,连脚底板上也有,而且还慢慢大起来,最大的有乒乓球这么大,一压就痛,甚至走路都困难。带着担心和疑惑,王先生来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通过MRI、神经B超和肌电图检查,是神经源性肿瘤。”温医大附一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涂明介绍,神经源性肿瘤不光会长在颅内的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也会发生,只是发生率相对较低。所以在切除时,误诊、不恰当的手术方式或是缺乏术前完善的检查和术中必要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可会导致肢体麻木、疼痛,甚至运动障碍等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并发症。
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医生在B超精准定位下为王先生切除了8个肿瘤,进一步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良性肿瘤,可发生在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也可发生在颅内和椎骨内的神经根或交感神经。由环绕神经的神经鞘细胞构成。这些肿瘤通常生长缓慢,生长在手臂或腿部的神经鞘瘤可能形成肿块,所以在患病多年后才会发现。
医生提醒,如果发现肢体皮下有包块时,应高度注意,及时到医院就诊。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腿脚长“疙瘩” 手术取出8个肿瘤
记者王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