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高水平规划建设瓯江新城,让温州的“城市封面”更具“颜值”和“气质”,日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温州市瓯江两岸景观风貌管控技术导则》。该导则创新提出分段分级分要素的风貌管控要求,全力塑造“一江山水繁城,两岸百里瓯韵”的特色风貌,进一步提升温州城市的建设品质。
瓯江两岸是温州城市历史传承和塑造未来发展重要的代表性空间载体,今年年初,我市发出“强城行动”集结号,聚力推进“五城三园”规划建设,瓯江新城作为温州“核心中的核心”,是提升城市能级和首位度的重要抓手。该导则在条文和说明的基础上,首创精细化分段“风貌图则”管控的新模式。将瓯江风貌特色要素图文并茂地转译为明确的规划要求,以矢量数据为支撑,形成可视、可读、可用的设计成果,为实施层面提供清晰的依据和指引。
同时,针对瓯江“江宽、段长、景多”的特点,对常规规划管理方法进行迭代升级,引入适配大流域尺度风貌管控要素,比如依据自然本底和规划愿景,将瓯江两岸景观风貌分为十四段,分别为西部新城段、老城段、江心屿段、滨江商务区段、桃花岛段、状蒲段、黄石山北段、东瓯段、瓯北段、三江段、乌牛段、柳白段、七都段、灵昆段。同时沿瓯江区域纵深划分“岸境、城境、象境”三级梯度,形成有主题、有层级的风貌管控体系。
该导则主要建立了“人文古韵、都市活力、山水生态、休闲宜居、创享智造”五大主题,重点将打造魅力江岸、公众江岸、可达江岸、生态江岸“四个江岸”。
魅力江岸将通过对滨江天际线、建筑风格、滨江灯光等要素进行引导,让瓯江沿线成为城市繁荣的展现窗口。比如在天际线方面,要求利用自然山水、岸线凸凹、地标建筑群、开敞空间、视线通廊等元素,构建景观界面,并通过对建筑高度的分级管控,形成高低错落、具有纵深感的沿江轮廓线。同时在沿江布局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点,为市民观赏城市风景、体验城市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公众江岸则对滨江特色空间、滨江第一层界面、滨江特色服务驿站等要素进行明确,创建让公众亲水乐水的公共空间,让瓯江成为“市民之江”。比如在特色空间方面,深入挖掘滨江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对滨江特色街区的整体性保护,并将滨江区域作为城市体育、文化等重要活动的举办地,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及知名度。同时在沿江路径上,设置供市民途中休憩、交流、应急、查询、观景等服务驿站,满足市民的多元化需求。
可达江岸通过对慢行通道的布局规划,实现沿岸的慢行通道全线连续贯通,垂直于江堤的慢行通道与公共交通站点有效串联,使滨江开放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网络相融合,让公众到达滨江地区更便捷,沿江游览更舒畅。
生态江岸以尊重自然和保护生态为前提,通过对滨江绿地、滨江岸线等要素进行指引,连通生态廊道,结合防汛堤的改造建设,建立满足生物需要的多样生态空间,打造以河流为生态景观轴的城市江岸生态系统,让瓯江两岸成为温州的“都市山水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