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12月5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入实施‘三大警务’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过去五年全市公安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现场发布
发布会现场,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项敏作详细介绍。
01
以共富警务建设为抓手,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共富警务建设 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全市公安机关精心谋划,实干先行,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是服务产业发展。宁波公安立足宁波城市产业结构特点,升级“11087”安商护企平台,全面推行项目警官制,全力服务保障重大产业、重大项目平稳落地。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建设,深化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受立案等试点工作,以“全环节协同”推动“全链条保护”。实体运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健全涉新能源汽车企业刑事案件快速反应及服务延伸机制,实现跨部门职能的“一站式”服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应批尽批”、容量“应放尽放”,支撑保障文体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服务市场主体。组织开展“护航2024”打击治理涉民企内部贪腐等专项行动,紧盯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合同诈骗等突出涉企犯罪,严格依法查处,保障合法权益,全市立案侦办涉企经济犯罪案件302起,破案207起,分别同比上升41.1%、24.6%,挽损止损5.6亿元。坚持“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原则,推进公安“综合查一次”改革,建立检查事项“一本账”,助推精准执法与优质服务有效融合,对企行政检查频次同比减少35%,检查效率同比提升40%。在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全省首家市级公安专区,构建智能化多维度的服务平台。
三是服务民生保障。进一步优化落户政策和户籍准入年限累计认可、居住证转户籍制度,提升人口均等化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进一步推进“15分钟办事圈”建设,全市建成“办不成事”反映窗口183个,“一窗通办”实现市、县、所三级办事窗口全覆盖。
四是服务对外开放。用足用好过境免签政策,试行出入境证件换补发全程网办,上线外国人口岸签证应用平台,在镇海新增外国人签证点,配合中东欧国家航线等政策落地。打造一站式涉外事务综合体的“移民会客厅”,促进对外投资贸易便利化。完善港区物流运输、外国人服务管理等体系,服务港口经济、海洋经济发展。
02
以共治警务建设为抓手,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全市公安机关按照“多源共治、多元共治、多跨共治”总要求,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一是强化政府部门多元联治。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会同教育、政法等部门开展“护校安园”专项工作,有效保护全市校园安全;聚焦溺水事故预防、农村赌博治理等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国家7部委在宁波召开农村赌博治理现场会,防溺水工作在世卫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举办的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聚焦“无诈城市三年攻坚”总目标,纵深推进大案要案攻坚、“无诈村社”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市受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8.2%、25.6%。
二是强化公共安全多源联管。大力推进道路隐患治理“民生实事工程”,建好数字化道路安全综合治理中心,大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全市道路亡人数同比下降超过14%。强化对网上直播、短视频、网络K歌等平台的监管服务,引导运营主体自觉清理管控各类违法违规信息,持续净化行业生态。规范线下网约房、电竞酒店、无人棋牌室等新业态和旅馆、民宿、网吧等行业经营秩序,累计整改各类安全隐患7000余处。
三是强化治理力量协同联动。推进新时代枫桥式城乡现代社区警务改革,深化“警网融合”“一村(格)一警”建设,建强警务室(站)、警务联络站等警务支点,建全群众性最小应急单元,指导企事业单位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助力完善基层治理格局。深化“警调衔接”“拘调衔接”“律师驻所”等机制,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初期。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涌现出海曙“高桥邻里”、江北慈城古镇志愿者救援队等一大批品牌队伍,现有人数规模达14.6万。
03
以生态警务建设为抓手,为高质量发展营造绿色优质的生态环境
全市公安机关将警务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积极构筑集宣传、打击、治理于一体的生态警务工作模式,以“警察蓝”守护“生态绿”,做绿水青山的坚定守护者。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落实“生态警务+”要求,加快完善“1+X”联勤工作站运行模式,打造生态守护共同体。全市共建立生态义警队伍14支、设立生态警长127人。今年2月,在奉化建成全省首家海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并由点及面,在8个有海岸线的区(县、市)打造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联勤工作站20个。依托无人机、热成像、物联网等技术,在重点区域布点生态要素感知设备,打造全域感知立体防控网。
二是深化行刑衔接。推动成立市行刑衔接联席会议,与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建立市级生态行刑共治中心。制定生态警务行刑衔接制度规范,完善生态执法领域线索移送、双向通报、联合执法等机制,提升跨部门联动水平。
三是严打突出犯罪。建立健全预防打击、精准打击、高效打击新模式,针对盗采砂石和涉野生动植物、海洋、滩涂、岸线等突出违法犯罪,组织开展破坏生态资源、污染生态环境行为专项打击行动,确保打深打透、打出声势。全市侦破生态环境领域案件172起,同比上升160.6%。
下一阶段,全市公安机关将接续奋进,砥砺前行,聚焦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主线,全面深化公安各领域改革,持续推进“三大警务”建设,以“冬季行动”为重要抓手,坚决扛起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使命担当,为宁波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实干先行作出更大贡献。
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公安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请问“增值”在哪些方面,这些增值服务为老百姓办事带来哪些便利?
项敏:宁波公安推行公安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在高标准做好基本政务服务的基础上,聚焦企业和群众的需求期盼,提供更多精准化、个性化的衍生服务。
一是智能速办。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公安领域“信用修复一件事”、货车通行证等高频事项全程网办。目前,96%的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可在网上办理。强化AI技术应用,实现13个高频民生事项智能速办。比如,“无犯罪记录证明”,通过AI机器人值守,可实时受理网上申请并进行核查反馈,办结时间从5个工作日提速到1个工作日。
二是就近可办。持续推动派出所窗口下沉延伸,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及村(社区)已实现延伸点入驻率达80%以上,建造鹭林里、诺丁汉大学、电商园区等2184个政务服务帮代办点,打造“15分钟办事圈”。
三是兜底必办。在全市建成183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实现公安窗口全覆盖,并配套统一“办不成事”反映热线,专门针对各种疑难杂症进行受理办理,有效破解办事群众无处咨询、无处解决的烦恼。今年以来,共收到反映208件,均顺利办结。
下一步,市公安局将继续聚焦“高频”“多跨”等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完善“流动车管服务”“留学出国”“人才落户”“自贸区自在办”等公安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并在现有的帮代办点基础上,积极拓展“商业核心型”“产业支撑型”“交通便捷型”等公安政务服务特色延伸点,推动高频的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理,打造宁波公安更多“随时随地办”服务品牌。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宁波公安近年来在开展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项敏:宁波是制造业强市,也是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新质生产力。宁波公安始终把此项工作作为安商护企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已累计侦办各类案件127起、涉案价值9亿余元。
一是协同构筑知产大保护格局。宁波公安畅通与市场监管、检法等部门的信息交流、案件双向移交,常态化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在案件侦办基础上,还与15家“链主型”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警企联络机制,充分发挥这些企业在市场地位、供销网络、市场供需感知等方面优势,全面搜集行业领域内侵权线索,已全链条打击保护知名品牌50余个。
二是全面完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商业秘密司法保护是当前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在全国率先推进商业秘密受立案试点工作,针对商业秘密案件举证难的问题,靠前指导企业收集证据,我市商业秘密案件侦办数居全省第一。同时,创新研发商业秘密风险预警感知平台,组建168人知产警官团队,围绕检查标准、风险预警和内控机制等工作,累计提供“体检”式服务1490次,有效避免了多起可能发生的案事件。
三是聚力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知产保护。宁波新能源汽车产业实力雄厚,拥有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宁波公安联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全国建设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健全涉新能源汽车企业刑事案件快速反应及服务延伸机制,实现商业秘密保险、出口白名单企业申报、共享法庭等跨部门职能“一站式”服务,推动企业专利申报项目平均耗时减少40%。
下步,将立足宁波地域特点,围绕企业所需所盼,进一步找准公安机关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切实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刑事保护支撑。
宁波日报记者:近段时间,宁波公安组织开展了“冬季行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钱秉湧:近日,宁波公安根据上级公安机关要求,全面部署开展了“冬季行动”,主要目的,就是狠抓打防管治控各项措施落实,全力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今冬明春全市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并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宁波公安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共治警务建设为牵引,组织全警、联动其他部门和基层力量,持续深化走村入户工作,不断做好访民情、解民忧、化矛盾、防风险等工作。
二是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宁波公安将根据岁末年初社会治安特点,聚焦群众关注的电信网络诈骗、“盗抢骗”、“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掀起凌厉攻势,加大重点案件攻坚,全力缉捕各类在逃人员,切实提升打击效能,震慑违法犯罪。
三是全面加强社会面治安巡逻防控。全市公安机关将高效运作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机制,完善“1、3、5”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动态布警、显性用警,最大限度囤警街路面。特别是在广场、商圈、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部位,将每日常态出动巡班组280个、警力1500余人次。同时,宁波公安还将会同教育部门持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工作,常态化做好“护学岗”“高峰勤务”等工作,确保校园周边安全。
四是从严从实加强公共安全监管。狠抓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紧盯重点车辆、重点路段、重点时段,依法从严查处“三超一疲劳”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好恶劣天气应对准备工作,坚决防范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严格危爆物品管理,强化大型活动和旅游景区安全,严防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社会安全稳定,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维护。一方面,提醒广大市民,岁末年初,历来都是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发时段,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另一方面,也希望广大市民能主动参与到群防群治工作中来,让我们共同携手,守护宁波平安家园。
澎湃新闻记者:公安部提出“派出所主防”理念,以后宁波在推进“派出所主防”理念过程中有哪些做法?具体变化将集中在哪些地方?
钱秉湧: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平安建设的第一层基石、服务群众的第一道桥梁。派出所工作非常繁杂、繁忙,宁波公安推行“派出所主防”,就是要把派出所工作的重心和主要精力,聚焦到矛盾纠纷化解、治安防范、为民服务等基础性工作上来,夯实公安基层治理的根基,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
宁波公安推行派出所主防,主要抓手就是实施“新时代枫桥式城乡现代社区警务改革”,以此规范派出所警务体系、提升警务效能、深化数智赋能、优化服务举措、构建共治格局。具体变化,可以用三组数据来体现:
第一组数据是“2945”。在全市建设完善了2945个警务支点,其中警务室(站)608个、警务联络站2337个,主防工作网络覆盖全市所有的村(社区)、延伸到老百姓家门口。
第二组数据是“3789”。实施“一村一警”机制建设,全市每个村、每个社区,都有明确的驻村(社区)民辅警负责日常管理服务,参与主防工作的辅警总人数达到了3789人。
第三组数据是“100%”。推动社区警务工作和网格化管理相融合,以“警网融合”推进“派出所主防”工作,对每一件可能影响安全稳定且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件,要求100%联动处置到位,形成管控闭环。
下步,宁波公安将继续按照“派出所主防”工作理念,聚焦“主动警务”“预防警务”,以2945个警务支点为基础工作面,在做实做细基层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同时,聚焦“智慧警务”,在深化科技赋能基层治理上做试探、下功夫,进一步盘活基层警务“神经末梢”,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
宁波广电集团广播新闻中心记者:宁波交警在提升城市交通畅通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施斌峰:保障交通有序、安全、畅通是宁波交警的主要职责,也是服务民生企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宁波交警遵循交通资源“供需平衡”这一基本准则,从规划建设、组织、设施、信号、勤务等环节着手,全链条综合施策。根据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宁波“交通健康指数”在同类城市中位列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该项指数继续保持第一。
规划建设方面,参谋规划建设部门实施“双心多点”的城市发展规划,防止加剧职住分离现象,减少远程出行的需求,并制定了一系列道路建设规范,预防道路“先天性”拥堵隐患的发生。
交通组织方面,制定了时间上、空间上尽可能客货分离的货车通行线路,为城区交通构建起一层“保护壳”。其中,路口注重每一条车道的流量监测和通行能力计算,根据车道饱和度精准布置车道方向。路段注重通行能力的连续性和相邻路段通行饱和度的均衡性。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宁波交警在“供需平衡”的总原则下,按照“一点一策”要求精准制定方案,比如学校多选用地下接送、智慧接送、共享接送等模式。
交通设施方面,统一了标志、标线、护栏等设施的设置标准,并制定了本地设施设置细节指南,将各行其道的基本准则通过交通设施落实到道路上。
交通信号方面,灵活选用多时段绿波协调、单点自适应等多种信号灯配时方案,目前全市已建成绿波814公里。勤务方面,依托大数据平台精准识别交通堵点,靠前部署警力,保障刚刚的这些措施能够落到实处。通过以上综合施策,我市交通健康指数一直保持领先水平,市民平均通勤时长大约为22.5分钟,便民程度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
凤凰网记者:请问宁波交警在交通事故预防方面,有哪些工作在推进?成效如何?
施斌峰: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一直是公安交管工作的核心目标。近年来,宁波交警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中有降,今年全市事故亡人数又同比下降14%以上,成效明显。其间重点做了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了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交通事故预防涉及“人、车、路、企、环境”各方面,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是难以取得最好成效的。为此,在市政府统筹领导下,组建了由公安、交通、卫健等18家部门共同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牵头开展全市道安综合治理工作。工作中,宁波交警建立了伤亡事故领导干部必到、重点乡镇驻点必扶等“六必”机制,最大程度凝聚部门合力,相关宁波特色做法得到公安部、省厅领导批示肯定。
二是保持了对显见性交通违法的严管严查。每起交通事故的背后都存在一个或多个交通违法行为,如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机动车分心驾驶、斑马线前不让行等,所以通过宣教、执法,使每一位交通参与者增强安全意识、路权意识,使每辆车每个人都各行其道、按序通行是宁波交警工作的方向。宁波交警紧盯显见性重点违法行为,扎实开展日常管理和“甬安”系列专项整治,做到查处一个人、教育一群人,有效提升了路面交通秩序。
三是提升了道路交通本质安全水平。道路安全设施不全、视线遮挡、标志标线缺失等隐患也是引发交通事故或加重事故后果的重要因素。宁波交警依托道安委平台,分类施治,对新改建道路,通过专项安全评审机制,从源头上严控新隐患产生;对现有道路,开展重点点段挂牌治理、“隔封亮建透”样板路建设、“穿村而过”点段治理等专项行动,分批次有重点地消减存量隐患。
四是提高了事故危重伤员救援救治效率。事故发生后,如何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也是减少悲剧发生的重要方面。宁波交警会同卫健部门,应用“甬城急救通”警医消联动平台,不断强化救援救治线路保障,扩大急救网络、优化救治医院,全面提升了救治成功率,相关做法得到公安部充分肯定,并把宁波纳为全国警医联动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