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宁波12地追“新”记 | 深耕新材料 镇海种“粮”扩“仓”

日期:2024-12-06来源: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务管理系统作者:宁波天气预报15天查询

宁网编前语

向“新”而行,“质”胜未来。

县域经济是宁波经济的重要支柱。去年,宁波有6个区(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前20强,10个区(县、市)财政总收入均超百亿元。慈溪、余姚、宁海、象山四地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今年以来,宁波经济向“新”态势良好,新兴产业引领增长。为挖掘和展现县域层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中国宁波网推出“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行·宁波12地追‘新’记”系列,聚焦全市10个区(县、市)和2个功能区的追“新”故事,本期关注镇海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

制图:任峥

中国宁波网记者 朱宇 沈孙晖 见习记者 顾佳诚

在生长设备内,人造金刚石在1000℃高温、负压环境中“孕育”着“下一代”。晶钻科技正“冲击”世界最大尺寸人造金刚石,以刷新自己创造的纪录;

在第二届链博会上,用甘蔗渣、纸浆等制作的生物降解3D打印材料、模塑产品等吸睛无数。首次参会的家联科技以绿色、低碳“链接”新客户……

多年厚积薄发,镇海新材料产业崭露峥嵘!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镇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新材料,被称为“产业粮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与牵引。镇海视新材料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将其列为全区百亿级产业的重要一极,重点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石墨烯新材料以及高性能金属材料。

去年,镇海完成新材料规上工业产值334亿元。今年前10个月,全区新材料规上工业增加值逾53.6亿元,同比增长5.4%,排名均居全市前三甲。

仅占全市2.5%土地面积的“弹丸小区”,如何撑起百亿级产业?怎样种好新材料“口粮”,夯实、扩大产业“粮仓”?调研组对此进行了深度调研。

如何赢得话语权?

“新”势力敢闯“无人区”

一块3.35英寸的人造单晶金刚石,在国外同行眼中是30多万美元仍求而不得的“宝贝”。在晶钻科技董事长张军安眼中,它是企业挺进万亿级应用端市场的“金钥匙”。

这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大的人造单晶金刚石,更是晶钻科技11年勇闯“无人区”的心血结晶。

晶钻科技生产的CVD大单晶金刚石。

“新材料关键在‘新’。这意味着你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话语权。”张军安道出了心声。

11年前,当国内同行普遍采用高温高压方法生产人造金刚石时,晶钻科技另辟蹊径,采用MPCVD(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人造金刚石“母本”上“种”出新的金刚石。

正因无前人经验可以借鉴,晶钻科技在探索创新中蹚出五个“第一”——

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CVD(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工业化生产的企业;研发国内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MPCVD生长设备;生产出国内第一颗CVD大单晶金刚石;建成国内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CVD大单晶金刚石工业化生产线;200万克拉的年产能高居全球第一。

“目前,CVD金刚石全球市场侧重消费端培育钻石。”在张军安眼中,这无异于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因为金刚石更大的应用市场,在芯片、微电子、量子通信、光学、超精密加工等关键领域。

目前,晶钻科技与国内科研单位、龙头企业,正联合攻关金刚石基氮化镓功率芯片项目。“我们有信心在全球率先实现4英寸同质外延单晶金刚石晶圆,在半导体领域引领材料替换。”张军安说。

家联科技。

对于镇海新材料企业而言,开辟新领域、勇闯“无人区”,带来的不仅是全球产业分工中更高的附加值,更能保障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这关乎新质生产力的充分释放和市场价值实现。

镇海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共有新材料上下游规上企业54家,其中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5家、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隐形冠军企业2家。

如何扬长避短?

“家门口”形成科创平台矩阵

镇海乃至宁波的新材料产业,有个有趣的现象:这里不出产新材料所需的上游原料,但产业蓬勃发展。以磁性材料为例,不产稀土的宁波被誉为“中国磁都”,聚集了上百家规模以上企业,磁材产值占全国40%。这是何故?

中科毕普拉斯生产车间。

“因为我们‘家门口’有新材料科研‘国家队’。”招宝磁业副总经理林建强看着案头一叠专利实施许可合同,道出了原因。

他口中的新材料科研“国家队”,就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去年以来,招宝磁业已累计使用对方50项免费许可专利。

“单是材料所宋振纶团队一项磁体表面防护镀层方面的免费许可专利,就帮了我们大忙。”林建强介绍,原先企业生产的钕铁硼磁钢要酸洗后进行电镀防护,易产生废水,且防锈时间较短,“这项专利技术可让磁钢免酸洗,防锈时限大于1000小时,拓展了产品在海洋、沙漠等恶劣环境中的应用,预计每年可为企业新增产值逾8000万元。”

自2004年建所以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一直与招宝磁业保持产学研合作。如今,招宝磁业与材料所专家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为其在企业内专门搭建实验场地,并设立专用办公室,每年保持数百万元的技术合作。

据悉,建所20年来,材料所与企业达成2000多项合作,其中三分之一为宁波本地企业,实现了93项重大成果转移转化,连续10年专利授权量在全国科研机构中排名前十,有力支撑了镇海乃至宁波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如今,镇海已有8个新材料领域的重大科创平台。这个创新矩阵,为全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通过院所开放日、大咖圆桌会、专家企业行等形式,全力搭建‘科技金桥’,打破新材料企业与科创平台的供需对接壁垒,助推双方产学研同频共振。”该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科毕普拉斯产品。

截至目前,“科技金桥”已累计举行院所开放日8场、大咖圆桌会5场、专家企业行57次,科技小分队挖掘技术需求234项、科技成果123项,促成合作10项。

如何扩大产业“粮仓”?

创新链“长出”产业链

眼下,北京最低气温已降至0℃以下,但位于通州区的鑫福农业育苗大棚内暖意融融。价值约50万元的番茄苗,正“躺在”20℃的石墨烯育苗床上茁壮成长。育苗床所用的石墨烯电热膜,由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孵化企业烯材暖科技打造,安装成本与传统供暖差不多,可以连续使用10年以上。

烯材暖科技生产车间。

石墨烯电热膜服务农业育苗,只是新材料广阔应用天地的惊鸿一瞥。与政府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同向而行”,镇海的新材料创新链自行“长出”产业链,让科研团队变成创业团队,让科学家变为企业家。全省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就是范例。

“我们已在石墨烯制备、石墨烯改性材料、石墨烯电热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并以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孵化20余家企业。”创新中心主任刘兆平说,这些企业正用石墨烯这道“工业味精”,赋能千行百业——

在工业防腐领域,云涂新材研发石墨烯改性工业重防腐材料,用于内蒙古焦炉煤气脱硫塔内壁防腐维修工程,维修降本52%;

在冷链物流领域,烯冷新能源和顺丰冷运携手打造运用石墨烯散热涂层的电动“三蹦子”,产品已在国内外多个城市投用;

在纺织服装领域,尚烯科技开发出石墨烯改性纺丝母粒及纱线、面料,再制成运动休闲套装、防晒服饰等,品质对标国际一流品牌,今年以来产值已超7亿元;

在家电领域,柔碳科技联合小米,最新推出石墨烯家用暖菜板,满足发酵、暖菜、暖汤等家庭不同应用需求,上市不久已售出2万套……

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

这种创新链、产业链“同根同生、共融共舞”的模式,正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助推镇海新材料产业补链、延链、优链,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当下,镇海正紧抓甬江科创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的契机,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基地。对此,市社科联(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吴伟强认为,镇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不断优化新材料产业的生态体系。要关注宁波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动态,推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新材料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本地产业链的上下游衔接;要瞄准长三角地区新材料的“链主”企业,利用港口、交通、研发等综合优势,在合作交流中借势发力。

多措并举鼓励源头创新与成果转化。对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高能级平台,要坚持“长期主义”理念,持续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推动其前沿技术研究;要为科研人员提供广阔的创业舞台和优质的配套服务,使“研发—转化”这一链条运转得更加顺畅高效。

加速AI技术在新材料领域的应用步伐。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搭建基于AI技术的仿真测试平台,对新材料特性进行前期仿真模拟实验,以提高研发效率。

(通讯员 张超梁 陈燕玲)

  相关报道:

  宁波12地追“新”记 | 北仑“绿色经济”春意浓

  宁波12地追“新”记 | 余姚机器人聚“链”逐“群”

  宁波12地追“新”记|抢跑未来产业新赛道 海曙何以能?

  宁波12地追“新”记|象山深耕蔚蓝谋“新途”

  宁波12地追“新”记 | 站在产业“风口” 江北何以逐梦低空?

  宁波12地追“新”记|慈溪千亿智能小家电 澎湃动能何来?

  宁波12地追“新”记|鄞州“小巨人”何以释放“大能量”?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