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我市文成县刘氏家族“祭祖活动(太公祭春祭)”,作为春节宗族祭祖活动代表性社区之一也列入其中,成为这一新增人类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
4日当天,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记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上看到,对春节的描述为:在中国,春节标志着新年的开始,以传统历法正月初一为岁首。春节前后,人们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辞旧迎新,祈福纳祥,欢庆家庭团圆,促进社区和睦,这一庆祝过程俗称“过年”。除参加公共庆典外,人们祭祀天地和祖先,并向长辈、亲友及邻里拜年,表达美好祝愿。该遗产项目为中国民众提供了认同感和持续感。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文件中记者看到,列入人类非遗的“春节”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其中,在作为第二部分的“宗族祭祖活动”中,文成县刘氏家族“祭祖活动(太公祭春祭)”列入其中。这一部分列出具体名字的宗族祭祖活动只有三项,太公祭春祭排名第二,为浙江唯一入选。
太公祭春祭是一项传承久远的祭祖活动,以文成本地名人、刘氏先祖刘伯温为祭祀对象,是该县刘氏家族过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其间许多旅居外地的宗亲都会赶来参加祭拜。代代相传的太公祭,让刘氏族人在春节这个万家团圆的节日里,重温与先祖相关的记忆,并以先祖为榜样,不断传承刘氏崇文、重礼、尚智的家风,发挥着维系族人之间的情谊、和睦邻里关系等重要作用。
此前我市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还有2个。2001年,永嘉昆曲作为昆曲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乐清细纹刻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原标题:文成太公祭春祭随“春节”入选世界非遗“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