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现场新华社记者朱雨博/摄
下察溪桥
如意桥
北京时间12月5日晚上11时25分,我国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正式实施“转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主席南希·奥韦拉尔表示,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付出大量努力,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文联副主席、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潘鲁生说,“转名录”反映了中国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承诺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效,给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可参考的“中国经验”。
转入“代表作名录”
守护者“一夜无眠”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境内保存着丰富的古廊桥资源,总数超过30座,其中15座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木拱桥不仅是传统的交通工具,更是当地居民家门口情感交流、民俗活动和娱乐的重要场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木材稀缺、可用建筑空间不足等原因,木拱桥工艺的传承与存活一度受到威胁。
当晚,许多一线的廊桥守护者得知这一喜讯,纷纷发微信表达了喜悦之情,异口同声地说:“今夜无眠!”
“2009年9月30日,为了等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人类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消息,我等到晚上11时许。这次为等到该技艺转入《代表作名录》这则消息,我依旧等到了晚上11时25分。在等待过程中,往事历历在目。”温州博物馆副馆长季海波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申报“人类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浙江联合福建申报,当时他在泰顺县非遗中心就负责此项申报工作。申报成功后的十多年,泰顺县积极履行申报时做出的承诺,不辱使命保护廊桥文化,发展非遗传承人,先后递交了3次履约实践报告。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转名录这件事,我关注很多年,此次‘转’成功了感到格外开心。这也证明了这些年,温州对于廊桥文化及营造技艺保护和实践,结出了硕果。”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曾家快兴奋地说。
多种方式守护“廊桥”
从“濒危”走向“复兴”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年,温州致力通过立法保护、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数字化保护等方式,改善了遗产项目的存续状态,在非遗保护方面形成了“温州方案”,积累了“中国经验”。2021年,《温州市泰顺廊桥保护条例》《温州市泰顺廊桥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正式施行,在全国首次为廊桥保护专项立法。2012年,泰顺县出台《泰顺县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对民间运用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开展活态传承新建木拱廊桥的,补助金额最高可达30万元。
泰顺不仅对廊桥本身进行“有形保护”,更对技艺进行“无形保护”,将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列入高层次人才名录,享受高层次人才津贴,引导鼓励传承人积极参与木拱桥营造实践活动,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后继人才培养活动。
特别是在2016年泰顺三座国保廊桥被冲毁及成功修复的过程中,曾家快、郑昌贵、赖永斌等传承人作为主要技术力量投入到修复工作中,参与了救灾、抢修和修复的全过程,把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活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带出一支近20人的传承人队伍。同时,营造技艺在精确勘探、精确设计、精确修复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研究。此外,廊桥从冲毁到修复激发形成了全民救桥、全民护桥、全民爱桥的生动局面,文物修复与非遗传承相结合的修复模式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
2021年3月,木拱桥营造技艺(泰顺廊桥修复保护工程)作为中国唯一案例,入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的《全球文化遗产恢复和重建案例研究》。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转名录”,标志着这项技艺已从“濒危”走向“复兴”,并在国际社会上得到了更高的认可。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罗微说,这既展现了中国开展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优秀实践和成果,也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优势,为各国开展非遗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廊桥”守护智能化
传承路径多元化
2022年8月,温州上线泰顺文化遗产(廊桥)监管保护平台,除了开展数字建档,对廊桥及其营造技艺开展数字化保护外,还利用智能物联网设备,将可见光技术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相融合,对桥体进行24小时温度监测,如发现有温度异常的潜在隐患,可第一时间在监管保护平台上报警并通知相关责任人,将火灾隐患扼杀在苗头。
泰顺文化遗产(廊桥)监管保护平台如今已经打通了文旅、消防、水利、气象、资规、执法等多部门数据,整合700多个智能监控和气象与水利监测终端,归集了2490多万条信息,变人力盯守为AI智控。
潘鲁生认为,带有时代和历史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与现代的科学技术、人文环境、生活需求相适应才能有生存的空间,才能适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和精神需求,才能更好地回归生活。
温州还积极推动非遗文化出海。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曾联合公益组织向美国肯恩大学等捐建木拱廊桥,并在省、市友协的支持下向欧美亚非等世界多个国家友好城市捐赠廊桥模型,向世界传播廊桥非遗文化。
泰顺县廊桥文化协会等还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联合发起,向中国台湾南投捐建一座“浙江泰顺廊桥”。
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会长钟晓波等人还多次通过“云”视频向台湾同胞们分享泰顺廊桥渊源、构造特征及建造技艺等,将廊桥非遗文化传播到宝岛。
钟晓波说,守护廊桥除了依靠非遗传承人,也离不开民间力量的支持。廊桥技艺传承人、廊桥研究者、廊桥爱好者以及广大志愿者就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民间力量。不管是“廊桥保卫战”,还是发展廊桥文旅、打造廊桥IP,都少不了民间力量的参与。这次“转名录”,将进一步激发各种力量一起为非遗保护贡献“中国经验”。
原标题:“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濒危”走向“复兴”
人类非遗代表作“廊桥”献“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