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鲸头古戏台
龙港鲸头古戏台
窗外,秋意正浓;窗内,则是切割、夯土、灰塑的各种忙碌身影……在龙港的一座古民居内,一群匠人正在进行老屋修缮工作。作为古建筑修缮团队负责人,王尚俊不时上前查看大家手头活的质量和进度。
“近年来参与修缮了温州几处古民居与祠堂、牌坊等省(市)文保单位,并获得业主方的好评。”王尚俊是温州市乡村工匠、宏典古建筑修缮负责人,修缮公司成立虽才短短五年,却已带着团队先后修缮了瓯海文保点“18号项目”古民居、温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浙江省文保单位张家堡双牌坊等多处古建筑。
“我早年学的是医学儿科专业,却被修缮古建筑这份工作深深吸引,在每栋古建筑的横梁、墙壁、窗户、地板上隐藏着历史印记,在为其修缮的过程中,仿佛能与历史对话。”王尚俊对修缮古建筑的理念是坏了就修,修好了继续用,过去的生活气息渐渐地融合到现今中。
今天,记者邀请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理事、龙港非遗古建筑修缮技艺传承人王尚俊聊聊古建筑如何复原归位与智慧修缮的故事。
“半路出家”学修缮古建筑
56岁的王尚俊从事古建筑修复,属于“半路出家”。王尚俊是医学生,上过班做过包装业,又与人合伙做过红木生意,后来在金华东阳与人合作做古建筑工程,五年前才正式正立自己的公司,开展古建筑修缮业务。但其实在二十余年前,王尚俊已涉猎修缮圈,那时的他主要是帮匠人与业主方牵线搭桥,许多非遗传承人有技术,却找不到施展的地方;而博物馆、展览馆、文保单位等地又经常有藏品损坏,苦于找不到人修缮。
2004年,王尚俊在北京“东阳御乾堂”红木展示馆担任馆长时,某天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来馆里咨询,御乾堂可有修缮竹编的技术人员?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乾隆皇帝御书房“倦勤斋”里的物品急需修缮。王尚俊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帮联系了东阳古建筑修缮老师,王尚俊回忆,因为修缮的是乾隆皇帝的御用物品,作为介绍人的他,还拿到了不菲的佣金。
“原来修缮旧物也能赚钱。”这个概念被植入王尚俊心中,从此,他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和修缮文化相关的知识。
2012年,王尚俊所属的“东阳御乾堂”公司参与了浙江博物馆的一个项目——装修乾隆下江南时期的御书房。作为现场监工的王尚俊有了与博物馆古建筑专家、教授交流学习的机会,从中学到了很多修缮知识。
“南、北方专家、教授对古建筑修缮的理念不同,北方讲究残缺美,破损的物件直接展示;而南方专家要求尽量恢复原貌,在材质、建筑风格上要保持统一。”王尚俊边学边修,了解了修缮工作的流程与内涵。
浙江博物馆乾隆御书房内修工作告一段落后,王尚俊开始有意识的学习。苏州园林、山西古建、甘肃夯土房……王尚俊一个个去考察,并与当地专业修缮人士交流。
经过多年的学习取经和实际操练,2019年,王尚俊回到龙港成立了宏典古建。
修缮古建筑像摸着石头过河
修缮古建筑,一个人是做不了的,它需要很多匠人参与其中。回到老家龙港的王尚俊开启了寻找匠人之路,只要找齐了匠人,公司就可开张。
抱着这个想法,王尚俊经常出入温州各地古民居、寺庙、文保单位,跟施工现场的匠人交流修缮心得。王尚俊说,刚开始,那些老匠人明显瞧不上他,直到有一次,他指出一位老匠人在修缮古民居石砌筑时,不能看到有水泥痕迹,因为明清建房用的都是原始材料,即使要用到水泥,也要想办法隐蔽或遮挡,这样才符合修缮复原的宗旨。这个提议获得老匠人的认可,随着交流的深入,老匠人表示同意跟王尚俊合作。很快,有更多匠人选择加入,宏典古建也就因此诞生了。
龙湾云林寺大雄宝殿、金乡狮山寺、龙港文保单位鲸头古戏台、温州天后宫抱厦……王尚俊带领团队修缮了一个又一个古建筑。业内有种说法,古建筑就像方言,不同地区、流派互相能听懂,但就是不会说。王尚俊深以为然,他每接受一个项目都不急于“上手”,而是查资料、看照片,系统地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建筑风格。在他看来,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往往能事半功倍。
龙港“张家堡双牌坊”
修缮龙港“张家堡双牌坊”是王尚俊的得意之作。他当初接手这个项目时,牌坊上的八个青石狮子被盗多时,想修缮还原,还得先了解石狮的样式。为此,王尚俊走访当地村民了解情况,然后制作了两个小石狮子放在牌坊上展示一个月,让路过的村民提意见。经过三个多月的磨合修改,王尚俊重新打造了八个石狮子镶嵌于张家堡双牌坊上,让这个省保文物重现往日神彩。
王尚俊说,修缮古建筑就像摸着石头过河。
修缮古建筑要了解各种规则
王尚俊说,从事古建筑修缮行业,不仅要熟知修缮工作的法律法规,还要了解不同建筑的风格。比如“倒插榫”这种工艺温州古民居一般不用,其他地域都会采用这制作工艺。
从事修缮行业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也会遇见各种问题,最让王尚俊头疼的是匠人的老龄化,少有新鲜血液加入,像木匠、石匠这类匠人还好找,灰塑匠人就很稀缺。王尚俊说,灰塑有一整套独特的工艺技法,以石灰为主要材料,寺庙、祠堂和古民居都需要灰塑匠人雕琢墙头式样,但现今温州能做这些的基本都是老人了,也少有年轻人来学艺。
“日本与韩国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王尚俊介绍,日本的唐代建筑基本上是三十年一轮修缮,修缮时每位匠人师傅都会带上几十名徒弟一起参与,这些徒弟就是后三十年的主力修缮者,老匠人的手艺技法也得到了传承,韩国老匠人同样也会带徒弟,与日本三十年大修一次不同的是,他们选择随时修缮,这也是传承工匠技能的一种方式。
对于修缮古建筑的行业发展,王尚俊是看好的,他准备去考取职业古建修缮师证书,然后多去参加国家级别的修缮工作,来提升能力。
在儿子王仁仁眼中,父亲热爱修缮古建筑,他也表示支持,父亲有许多申报材料也都是他整理的。王仁仁说,父亲每天早上出门,晚上很迟才回,家人聚餐时聊的话题也都是工地上的修缮进度。父亲常说,大家有机会去他修缮过的寺庙、古民居、文保单位游玩时,可以很骄傲的告诉别人,这是他修缮的。
王尚俊说,比起赚钱,他更享受复原一座古建筑带给他的成就感。
原标题:王尚俊:从修古建筑中寻找历史的温度
小毛
图片由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