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2月6日,由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主办、象山县委宣传部承办的“迈向共富路·今天我发布”象山“红美人”专场发布会在象山县晓塘乡晓塘村举行,4名发布人结合种、产、销、护等经历,分享了自己与“红美人”的甜蜜故事。
象山农业“金名片”
橘农心中“致富果”
“市场售价最高曾达123元/公斤,创造了‘亩均破1万美元’的高效益!”象山县柑橘产业联盟秘书长石文川说,经过20多年的匠心培育,“红美人”已成为象山乃至浙江农业一张靓丽的“金名片”,更是橘农心中的“致富果”。
石文川
象山“红美人”以不到35%的栽培面积,创造全县柑橘71%的产值,带动象山柑橘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6.38亿元。
石文川介绍,象山“红美人”大致经历了试验攻关、规模推广、全面发展等三个阶段,全国首创设施加温促成、设施越冬栽培、地膜覆盖完熟、“脱毒种苗溯源”系统等先进培育技术,品质才不断提高,效益越来越好。今后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创”,让象山精品柑橘产业“长红”。
中国第一棵
“红美人”橘树诞生记
“父亲经常说他有4个孩子,除了我们兄妹三人,还有‘红美人’这个‘小女儿’。”中国第一棵“红美人”种植家族的传承人顾莹介绍了一家人的“美人”情结。
顾莹
“2001年,在外研修的哥哥顾品带回了十几种柑橘优良品种,父亲毅然砍掉了原来的橘树,全部试种新品种。”顾莹回忆,一家人举债钻研培育,最终在象山县农业技术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搭建大棚解决了柑橘种植“靠天吃饭”的制约,成功培育出了色泽、口感、糖度、化渣程度等方面都远超其他品种的象山“红美人”。
“面对乡亲们热忱的目光,父亲没有敝帚自珍,而是选择了免费赠送,送技术、送种苗。他还向大家承诺,如果没有卖掉‘红美人’,剩下的我们家给大家保底。”顾莹说,父亲和他们一起,一边打理着自家的“红美人”,一边东奔西走,为“红美人”扩大销路。
“要坚持品质优先,引领共富,让象山‘红美人’红遍四方。”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对产品的悉心栽培,对产业的清晰认识,更有对邻里乡亲的深情厚谊,顾莹一家人的示范带动,为产业“共富”做了生动的注释。
“销售大王”
一年卖出200万公斤
杨海波是象山“红美人”销售行业代表。去年,他带领团队对外销售“红美人”近200万公斤,占了象山“红美人”当年总销量的7%-8%,是名副其实的“销售大王”。
“起初接触‘红美人’柑橘,它诗意的名字、甜蜜的口感深深吸引了我。”杨海波说,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寄给客户和朋友尝一尝,没想到大家的反馈非常好,从最开始一年卖几千箱,到后来卖到了1万箱。
杨海波
良好的品质让杨海波决定把“红美人”推销到更远的地方。2020年,他到上海跑超市、跑酒店、跑饭店,凡是有可能买橘子的地方他一个也不落下,最终打开了销售渠道。2021年,他与上海鑫荣懋集团携手合作创建了象山鑫果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的第一年,公司销售额达241万元,2023年,更是突破了4000万元大关。
杨海波说,如今与他们公司合作的农户约2000家,大家一起严把质量关,就能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让“红美人”走向更高端的市场。
一名橘农的逆袭之路
黄旭承是象山晓塘乡月楼村的一名普通果农。当他与“红美人”结缘,走上种植、销售之路,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时候我父亲每天凌晨3点就起床给人家打小工,晚上很晚才回来,只为赚40元的工费,一年到头,全家的收入不到3万元。”黄旭承说,他高二辍学后,就到处谋求生计,想着为家庭撑起一片天。穷困的日子里,他跟着工程队走南闯北,开过挖掘机、卖过机械零件,但挣来的钱也只够勉强贴补家用。
黄旭承
2014年,看到“红美人”火爆,他和父亲在自己的6亩地上种了“红美人”。凭着勤奋好学、勤劳苦干,他创建农场,一家人全身心投入,生意越做越大。如今,他不但扩种了40多亩“红美人”,而且还开始进军经销端,帮助当地农户销售“红美人”。
黄旭承还高兴地告诉大家:“我在城区买了房子,孩子也有了好的上学条件。去年,我还通过成人自考,重新回到学校,攻读农业本科专业,圆了大学梦!”宁波晚报记者王昱汀通讯员金晓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