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86岁老人写信求助寻人 希望重拾师生缘分

日期:2024-12-11来源:温州车管所作者: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叶芃生近照

学生赠送的照片

第一排:叶芃生、陈铮、李声涛(校长)、董益、王其民第二排:周顺妤、蔡正华、胡敬简、吴思诚第三排:周孔义、宋方栻、张兴国、谢尧宗、周镇和

证件中的单寸照记录了叶芃生18岁的青春模样

  “温州高中文化补习学校,那是我1955年工作过的地方,最近找到了当时的工作证,也勾起我的青春记忆……”昨天,86岁的叶芃生老先生给本栏目写来一封信,希望能通过几张68年前的黑白照片,找到昔日的同事与学生。

  1本工作证与5张老照片

  唤醒青春记忆

  叶芃生,家住温州市区,是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的退休教授。

  “我1955年温州中学毕业,因家庭原因高考落榜,恰巧当时市教育部门创办高中文化补习学校,我被招进去当物理老师。”这几天,叶芃生整理旧物时翻到了一本自己68年前的工作证和5张黑白老照片。

  “5张照片有一张是我和同事合影,有4张是我学生的照片。”叶芃生说,当时自己不仅是物理老师、班主任,还负责团支部工作。打开那本工作证,上面记录着“1956年5月19日”的发证时间、编号等信息。“苍老”的证件上还留有“温州市文教局制发”的字样,单寸黑白照片还保留着他18岁时的年轻样貌。

  “补习学校只办了一年,第二年大家都去参加高考、中考,各奔前程去了。我考入复旦大学,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与大家失去了联系。”叶芃生说,9年前曾在温州中学校庆典礼上,见到了曾经的两位同事,也打听到其他同事的下落与境遇。

  “我的学生如今也都是八旬老人,大家这么多年没见,很想他们,希望能找到他们。”叶芃生说,过去的同事、学生其实都是同龄人,相差不过几岁,虽然只有一年相处时间,但大家相互都积累了深厚的友情。

  1956年补习学校毕业后,叶芃生的学生们给他送了几张合影照片留作纪念。这些曾经的“礼物”,如今成了叶芃生最珍贵的东西。

  “找得到即是缘分”

  找不到也想“道一声珍重”

  “如果能找到他们,我想和他们聚一聚,一起拍个合影,聊一聊当年的校园回忆。”叶芃生说,虽然现在已经叫不出所有学生的名字,但部分照片背面还留有一些线索。“叶老师存念,高一(10)第一组同学赠”,一张8位姑娘的照片背面写着这些字样;还有一张照片是5个姑娘和3个小伙的合影,照片背面写着日期1956年8月6日,还写着“分支合影”四个字。

  还有一张四个姑娘的合影,后面写着“伍青青赠”,叶芃生说已经想不起哪位是伍青青,但记得其中一位姓郑的同学,她的姐姐郑馥荪和自己是同班同学,当年郑馥荪被国家体操队选中,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体操运动健将,因此印象深刻。

  往事如烟,凭这些线索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他们。找得到即是缘分,找不道也希望他们保重身体,叶芃生在信的最后写道,“向所有老朋友道一声珍重”。

  能找到的线索有限

  请广大读者助力叶老完成心愿

  如今,关于温州高中文化补习学校的历史资料已经很难找到。记者联系了市教育部门、市档案馆,一些教育界的老前辈依稀记得温州高中文化补习学校的存在,但由于年代久远,记忆已模糊。

  据叶芃生描述,这所学校好比现在的夜校,基本都是晚上上课的。上课地点是借用当时的温州中学仓桥校区,周一到周六晚上上课,周日白天上课。

  那个年代创办“夜校”有它的历史背景,因为当时没有九年义务制教育,不少学生读到一半另谋生计了,也有部分学生在中断学业一段时间后又想重返校园的,为解决这部分群体读书问题,市教育部门特别重视,于是就有了这所特别的学校。

  目前,市档案馆未保留关于这所学校的档案材料。市教育局相关人士表示,对于1955年这所“夜校”的印象,现在教育系统很少有人知道了,一些教育界的老前辈都有所耳闻,但目前尚未找到文字记载的确切资料,他们会继续努力查找。

  市民如果有线索,可与本栏目联系,帮助叶芃生老先生完成心愿。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