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不能游”“风传花信,共赴假期”“花草诚美丽,手脚要留情”……行走在龙港市华中社区梦江南语言文字研学基地,水池边、草坪里一句句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文明标语,传递着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12月4日至6日,全国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集中调研在温州展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相关负责人及代表齐聚一堂,共话语言文字传承,共商乡村语言文字发展。
为期三天的时间里,专家组一行实地走访龙港市、洞头区、平阳县,调研当地语言文字推广工作。三园社区位于龙港市舥艚渔港南岸,当地以渔船构建的“廉言廉语”,意味深长:船锚的配文是“定锚稳舵,奋楫扬帆”,铁砧的配文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推进器对应的是“清则流长,廉则行远”。在三园社区,邻里牌坊间缀以“有邻”“不比”等金句,点亮和谐的邻里关系,社区举办经典诵读、汉字书写、春天送你一首诗、汉服朗诵等公益培训班90多期,参训学员2000多人次;同时把语言文字工作植入啤酒节、音乐节、风筝节、帐篷节等休闲文化活动中,每年接待高校语言文字研究专家以及师生、群众12万余人次。
走进有着“千年盐乡”之称的龙港市华中社区,由当地精心打造的一系列语言文字景观,在春风化雨中让群众体验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徜徉在林间小道,悠扬的村歌从远处飘来,这是社区以声乐课推广普通话的探索和尝试。华中社区为不同学段的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语言文字研学课程,让学生在农耕中喊民谣,在活字印刷中体验书写的快乐,在拼字游戏中领悟文字的深厚底蕴。龙港市社会事业局副局长王大爱告诉记者,龙港市把语言文字工作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结合,塑造“港味人鲜”等品牌,提升土特产销量;依托中小学生语言文字研学服务,村集体年收入增加800余万元;以浙师大儿童文学实践基地、儿童早期语言阅读文学研发中心为试点,开拓“语言+产业融合”新模式,创造语言文字新红利。
洞头区和平阳县的乡村语言文字工作,同样获得专家组的点赞。洞头区霓屿街道下社村以语言文字为重要抓手,多维度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完善、海耕文化传承与养殖产业振兴,组织退休教师和村干部一起提炼村规民约,梳理成“三字经”,家家亮出家风家训,户户参评“十星级文明户”,每年开展“乡风文明道德风尚奖”评选活动,邻里互助、热爱公益蔚然成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作为浙江省首批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建设试点村,充分挖掘红色故事、开发红色课程,把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旅游业高度融合,连续6年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每年带动经济创收近300余万元。
语言文字是一座城市的形象标识。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建设“在乡村”“融乡村”“亮乡村”原则,立足乡村大天地,夯实学校主阵地,构建语教融合新格局,推动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