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市举行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情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瞿自杰表示,将统筹抓好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的改革发展任务,继续坚持高水平保障发展、严要求保护资源,全面助力高质量发展稳健前行。
政策赋能保障工业用地2.3万亩
今年以来,温州创新出台了自然资源要素保障25条“干货”,涵盖空间保障、要素配置、审批服务、用地用海、耕地保护五大方面,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政策供给。
去年我市成功获批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今年,温州又率先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温州20条”,并作为10个代表城市之一,在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第一次全国会议上做典型经验交流,梧田老街改造项目入选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第一批18个全国典型案例。我市低效用地数据库已获自然资源部备案通过,特别是认定的9.4万亩历史遗留用地,允许按建设用地办理土地征收等手续,将极大缓解我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压力,为我市节约上百亿元财政资金。
目前,我市还结合产业发展优势和需求,围绕工业用地高质量利用,主动谋划“工业上楼”“拿地即开工”等一系列改革。今年全市共实施“工业上楼”提高容积率项目152个,节约土地资源1140亩。老旧工业区块改造入选自然资源部节约集约第一批30个创新典型案例。截至11月底,全市已保障工业用地(用海)2.3万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5%,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今年我市获批了历史上首部“多规合一”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空间22.46万亩,通过“体制不变、机制创新”改革创新,在全省率先突破行政界线规划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规划范围面积由全省第七提升至第三,夯实了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的物理空间基础。
要素发力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7496亩
为全面支撑项目建设需求,今年温州争取到部、省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7496亩,其中省重大产业项目获奖励指标达2166亩,占全省的12.74%,同比增长49.78%。此外,还争取到用林指标4410亩、用矿指标7000万吨。
在重大项目保障上,今年争取列入省政府重大项目用地清单54个,面积2.63万亩,数量和面积位居全省前列。入选省“百大攻坚”项目用地清单25个,数量是去年的250%。同时,迭代用地“指标银行”运行机制,解决了各地长期以来计划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结构性短缺问题。
截至11月底,全市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清理1.97万亩,完成率92.4%;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12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09.9%;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28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45%;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1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70.7%。其中温州机场交通枢纽综合体项目作为全国38个典型案例之一,获自然资源部节地目录收录推广。
此外,温州持续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比如在项目审批方面,推动“拿地即开工”改革由工业项目向全领域扩面,保障项目第一时间落地投产。在全省率先同时实现了土地出让合同网签和保证金线上退付,让企业拿地“零趟跑”。在不动产登记方面,优化涉企登记“一类事”改革,创新推行“交地即交证”,办理时限从10天压缩到当天。
生态修复
温州获“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提名
近年来,温州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我市于6月正式获得了“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提名。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6次入选国家级“蓝色海湾”项目,累计获得上级奖补资金15.49亿元。其中,洞头“蓝色海湾”项目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让洞头成为网红旅游地,在今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该项目2次获得点赞推介,并被《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收录。此外,温州成功办理了全省首个水资源类项目登记,为自然资源资产“上了户口”。
为落实藏粮于地,温州持续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抓好全省首个地市级耕地保护十五条的刚性落实,扎实推进“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累计整治面积17.54万亩,连续4年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连续4年入选省级精品工程。
同时,温州坚守安全底线,今年汛期实现地质灾害人员“零伤亡”,入选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清单6起。
原标题:“蓝绿”资源为温州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记者林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