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宁波余姚四明山镇各村陆续进入“赏冬模式”,各处网红打卡点游人如织,一个月来累计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为四明山镇农文旅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四明山脉的中心地带,四明山镇如何接稳冬日流量,是摆在面前的考题。
蔡银欣摄
从“接住流量”变“留住流量”
“这就是北溪村有5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亲眼见到果然名不虚传。”近日,81岁的刘大爷从宁波乘坐公交车慕名前来打卡北溪村这处网红景点——两棵银杏树一前一后站立在村道边,姿态挺拔,叶黄如金,在山林间肆意绽放。
顺着村道向前走,还能看到漫山遍野愈发火红的枫叶,金红相间,风光无限,这段时间吸引不少上海、江苏、杭州等地的游客特地驾车前来,打卡人流量日最高破万。
当然,如今的秋游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视觉盛宴,徒步寻秋、骑行品秋、饮咖赏秋等出游玩法备受追捧。而四明山镇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景观,成为游客们心目中“榜上有名”的打卡点,可以说,四明山本身具备“流量”。
那么如何利用凸显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引导“流量”,打造游客愿意流连忘返的场景,和乡村产业创新相融合,是四明山镇正在孜孜不倦探索的乡村发展模式。
上午10点,在古银杏树旁一辆名为“溪上咖啡”的咖啡车内,店长周柯展正在做营业准备,“最近工作日下午两点开始,人流就开始多起来,双休日更不用说,能从早上8点半开始忙到下午5点。”
“溪上咖啡”于今年8月选址北溪,由四明山镇邀请青创文旅开发团队专门运营。随着乡村秋景日渐绚烂,“村咖”香味更为浓郁,在11月迎来销售旺季,周末单日出杯量能达到500杯左右。
蔡银欣摄
在颇有诗意的溪道竹筏上拍照留念、在满地金黄的村道上趣味捡秋……多样的秋日场景为北溪村引流增客,同时也承载着人间烟火,涌动出红火的地摊生意。
这不,当地村民趁着网红打卡点的热潮,在村道边摆摊售卖小吃、农产品、气球等,摊位规范有序,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光顾。
“老板,年糕好了吗?给我来两根,再刷上甜面酱。”“再等等,马上好了。”
当地村民卢爱良从半个月前就在古银杏树旁支起炭火炉子,卖起了煨年糕,据他介绍,今年来打卡的游客特别多,双休日的时候,他儿子媳妇会一起过来帮忙,一天可以卖出1000多根。看到自己从小生活的村庄成为“网红村”,还能带动自己增收,他笑得合不拢嘴。
四明山镇持续做出有效尝试,利用“网红景点+”模式,充分发挥统战资源,邀请宁波、余姚两级新联会人士,成功举办红枫樱花节、繁星音乐会、全国山地越野挑战赛暨四明之巅森林多项赛等活动。
四明山镇还将以EOD项目实施为引领,预计在近期招标实施山地运动中心、地质公园天文基地等项目,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和提质增效,不断提升“醉美四明山”品牌竞争力,吸引游客一来再来。
今年1至11月,全镇累计接待游客100余万人。
从“一时网红”到“持续长红”
随着“下沉式”旅游带来县域旅游的兴起与繁荣,四明山镇作为受益者之一,仍然保持着高涨的热情和清醒的态度。
眼见网红打卡点热度攀升,秉持着不沦为“过气网红”的目标,通过加强公共服务等方式,加速完善整体旅游设施和服务,不断提升全镇美誉度,实现旅游产业综合环境的“向上”升级。
沿着唐田村幸福水库往上走,全长约5公里的黄金古道逐渐映入眼帘,金钱松、红枫、松树勾勒出油画般的美景,吸引游客接连不断前来打卡,近段时间人流量超过15万人,还登上了宁波自然景观人气榜前十。
蔡银欣摄
为赢得游客口碑,唐田村陆续在沿途增加一些休息平台、把难走的碎石路修整成平整的阶梯步道、在岩壁和树上挂一些题字布幔……今年,更是在黄金古道的出口处和入口处各修建了一个停车场,不仅极大缓解停车紧张的问题,也能为村集体创收。
同时,唐田村还建立了一个由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协警组成的“黄金古道管理群”,用于同步信息和互相交流,高峰期群里信息有成百上千条,实时更新黄金古道全线的道路情况,便于及时指挥疏导。
如果在指挥过程中有游客不理解的情况出现,则多以耐心劝导为主,注重游客体验,“群里的成员一起发力,基本上15分钟内就能让路面通畅,争取让大家平安来,开心回!”唐田村党总支书记唐位波说。
自4年前黄金古道爆火以来,唐田村不断积累经验,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每天傍晚等游客游玩归去,会有专门的保洁员轮班上岗,风雨无阻守护景点整洁。村委办公房门前的空地可以免费提供场地给农家乐解决“桌少客多”的问题,争取给每位游客提供方便。
下一步,唐田村会吸取游客建议,在原有基础上建设更多特色打卡处,提高景点可玩性和趣味性,进一步提升黄金古道知名度。
蔡银欣 摄
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四明山旅游产业提升游客体验感势在必行。为此,四明山镇苦练内功,持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投资400余万元建设辖区景点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进一步提升村级阵地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例如,10月正式开放的北溪乡村振兴馆,不仅详尽展示北溪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还引入机器人讲解员,成为不少游客的拍照“搭子”。
此外,四明山镇紧抓游客留宿体验欠佳的问题,将促进中高端民宿在四明山镇全域落地,打造北溪特色村落民宿群,与梨洲精品酒店及英迪格酒店等项目合理分布,努力为回头客提供不同住宿体验的全新选择。
同时,四明山镇规范旅游市场价格秩序,要求各经营主体明码标价,避免“价格刺客”横行,做好安全保障、产业规范、市场监管等工作,从细枝末节入手,全面把控服务质量,提升整体形象,让游客玩得更加舒心,以期在旅游领域释放并保持恒久吸引力。
从“别出新意”到“富有心意”
想做好网红经济,仅有资源禀赋远远不够,要保持旅游消费长期向好的势头,不能仅限于“抄答案”,更应发散思维,关注“解题过程”。
为此,四明山镇交出属于自己的一份“秘笈”——挖掘全域产业潜力,加大业态创新供给。
蔡银欣 摄
杨凤霞是梨洲村“书屋里的面馆”的负责人,她来自北京,会做地道的炸酱面、驴打滚等北京特色小吃。
今年8月,她在唐诗书屋原有基础上,开始尝试亲手做一些奶茶小吃进行售卖,原本书香充盈的书屋,还能“有饮有食有展”。
“‘书屋里的面馆’靠近红枫谷,本来是为大家提供一个集阅读、研学、休憩于一体的休闲场所,没想到自己的创新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11月中旬日均营业额可以达到2000多元。”杨凤霞边揉面边介绍道。
“书屋里的面馆”这种复合经营模式植入多种业态,不仅充满文化气息,亦有烟火气,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从而打开转型发展的广阔空间,以更有诚意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在隔壁,日咖夜酒音乐餐吧同样做出“跨界”之举。老板王海丛在开店前就做好市场调研,明确餐吧定位,夏季以“夜间经济”为主,推出烧烤酒水,还有驻唱歌手弹着吉他领唱。
天气渐冷,摇身一变,推出燕麦、烤蛋奶等一系列养生产品,让游客在秋阳中享受温暖时光。
从餐吧往里走,还有一间云上农物共富工坊产业服务中心,内设直播间,墙上展示着毛笋干、年糕、“句余红”红茶等一系列四明山镇农副产品可供游客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四明山镇还特地推出农副产品文创礼盒,含有黄宗羲手办、印有精品旅游路线地图的折扇等文创产品,下一步将推出冰箱贴、四明山版“jellycat”等纪念品。
极具特色的IP加之高品质的农副产品,让游客看到满满的心意。
蔡银欣摄
“店里有2800多个会员,平时我都很注重维护,另外我还经营着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近10个账号,空的时候会直播,帮助本地村民售卖农副产品,线上线下一起打开销路。”王海丛认真地说。
业态叠加,打造消费“新磁场”,这种现象在四明山镇并不少见。众多店面抛弃传统的单一场景,打破业态边界,丰富服务供给,使得游客在丰富的消费场景中获得别致体验,无形之中也能拓展客户资源,往往可以产生“1+1>2”的效果。
面对积极蝶变的创意消费场景,四明山镇在守住安全等底线的前提下,抱着包容开放的态度鼓励经营主体持续推陈出新、做大做强,喜闻乐见地为多业态经营“添力加火”。
同时,四明山镇坚持在多领域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模式,以党建联建为抓手,引入各界资本融合多种业态,打造一站式的消费体验场景,构建优势互补的农文旅一体化产业链,合力彰显待客诚意。
例如,未来计划投资6400万元建设梨洲文化园项目,打造“民宿+游乐设施+研学”多元叠加的打卡点,成为推动“网红经济”又一助力。
乡村发展波澜壮阔,四明山镇踏浪前行。
挖掘当地资源潜力,有效探索网红打卡点开发和转化路径,已成为四明山镇前进的方向。如何让农文旅深度融合这把火烧得更旺更持久,四明山镇正在与时俱进,不断给出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