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亭亭有光 温州百座善亭的民间创举

日期:2024-12-24来源:浙江一公司“选妃式”招聘作者:浙江道教学院

  汤圆一个个“蹦进”大锅里,出锅,盛进碗里,热腾腾、香喷喷。冬至上午7时多,温州市区气温只有4摄氏度,华盖山东麓,一棵浓荫蔽天的百年榕树旁,“道德地标”红日亭却是一派火热景象。20多位银龄义工配合有序,越来越多的人聚集排队,领上一份汤圆,暖在身上,更暖在心里。

  这是红日亭作为“爱心鹿城联盟”成员,连续第11年在冬至免费供应汤圆。这一天,红日亭、三乐亭、复兴亭、旭日亭、白鹿亭等慈善组织,以“善亭”为阵地,累计发放了4000公斤汤圆。

  不仅仅是鹿城,爱心在整个瓯越大地传递,百座民间善亭温暖一城人。温州12个县(市、区)慈善总会统计显示,目前全市有各类善亭120多座,义工超6000人。这些善亭,亭亭有光,犹如一粒粒火种,燃起了乐善好施、大爱之城的燎原之火。

  善亭之源

  1972年,一群热心的温州老人,你一砖我一瓦“众筹”,在市区涨桥头修建了一座水泥凉亭。因每天可在亭里看到红日冉冉升起,取名“红日亭”。

  亭子建好后,来纳凉的老人们见往来的车夫、船夫、搬运工格外辛苦,尤其是不忍看到三伏天过路人舀河水生饮,于是开始烧伏茶在亭里设摊免费供应。工人们也不白喝,偶尔一分、二分,捐点小钱。红日亭50多年的暖心故事由此拉开序幕。

  几十年来,红日亭夏烧伏茶,冬施热粥。“红日亭是我在温州的心灵港湾。”来自泰顺的蓝女士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她来市区谋生,记得那是1982年的夏天,一日她又累又渴,但口袋空空,刚好来到红日亭。“我凑向前去问喝茶要钱吗?阿姨很客气地说不要钱,你随便喝,还鼓励我只要肯吃苦,在温州肯定能有一番作为。”

  10年拼搏,蓝女士在温州创业有成,为了回馈社会,她也主动成为红日亭的捐赠人。

  瓯江南有红日亭,北有增丰亭。

  增丰亭历史可追溯至1956年。当时只有27岁的永嘉县瓯北芦桥村村民林增银与李玉丰、吴云亭商量,动员村民建造一座避风雨亭。渐渐地,这个避风雨亭成了当地供应伏茶的慈善茶亭。后因历经三次拆除,善亭事业陷入停滞,直到2013年,增丰亭再次启动,对标红日亭焕发新生。

  飞云江畔,时钟拨回1999年,在瑞安万松山上,时年66岁的诸葛银火因看到上山锻炼的市民越来越多,口渴只能直接喝山水,于是自掏腰包,亲力亲为,在半山腰建了万松山茶亭烧茶。这个茶亭从开始的一天烧一两桶茶,免费供应几十人喝,到如今一天要烧2吨多水,供应6000人喝。

  “温州伏茶”与慈善结缘,始于南宋,盛于明清,一代代温州人修建茶亭无私施茶。小小的茶亭,孕育出了温州特有的“善亭文化”。

  特别是2010年以来,全市范围内,越来越多善亭义工组织诞生,品牌化运作,影响力持续扩大。以鹿城区为例,该区全域实施“一街(镇)一亭一品一特色”培育计划,累计拓面建设18家善亭组织、500多个伏茶点,有力改善了辖区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体的物质生活,真正把慈善做到了老百姓家门口。

  善亭之传

  善亭传承,历久弥新。

  今年是万松山茶亭“营业”的第25个年头。从正月初一到除夕夜,每天凌晨4时到晚上9时,万松山茶亭从未“打烊”。据统计,万松山茶亭日均服务6000人次以上,已累计接待5000万人次。

  2011年,郑金土从诸葛银火手中接棒万松山茶亭,特地请教了瑞安市中医院的医生,将伏茶配方升级至30种中草药,同时更加注重团队分工与管理。也是那一年,瑞安市无党派人士联谊会加入运行,发起筹资85万元重建茶亭。

  孙兰香自2010年加入红日亭志愿服务队伍,一干就是10多年。在她的带领下,志愿团队逐渐发展到100多人。红日亭不仅聚集银铃老人继续发光发热,也成为高校和中小学校的爱心实践基地,在瓯越学子心中种下慈善公益的种子。

  2012年,“红日亭现象”引起全国关注,并得到中央文明办盛赞:“这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也是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的一面旗帜,值得在全国各地推广。”2017年,红日亭入选第三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这也是温州第一次获得该荣誉。

  善亭涌现,快速成长。

  距离万松山仅1公里的隆山塔公园,半山腰也有一座茶亭。茶亭负责人朱国尧等义工,坚持10年为上山下山的行人提供各类茶水。2021年以来,瑞安市慈善总会和瑞安市无党派人士联谊会还共同发起“云江暖心亭”慈善项目,整合老亭,发展新亭,目前已有23座签约善亭,遍布大街小巷,为瑞安增添满满人情味。

  在S1线三垟湿地站出站口对面,榕心亭短短3年成为区域的慈善地标。2021年,在瓯海区慈善总会等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榕心亭慈善工作室在“520榕心之家”义工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义工从最初的16名党员,发展到如今100多名,分成了十几个组,平均每天要分发300多份免费早餐。“刚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义工们常招呼我来领早餐,后来越来越熟悉,感觉温州真的很温暖。”环卫工人王先生说。

  从2017年5个人发起,到18个人,到120人,再到如今约200人,乐清自香亭持续发展壮大。“就是越服务越开心,这股快乐的力量凝聚了越来越多的人。”自2018年第一次参加上门服务孤寡老人的志愿活动后,王献丹就被自香亭的慈善氛围吸引,后来成了组织秘书长。近年来,自香亭每年举办活动30余场,义工年累计服务时长超1.3万小时,每年受惠人群超1.2万人次。

  善亭之变

  始于伏茶,善亭的公益内容与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纵观全市,不少善亭会在传统节日、节气,开展暖心应景的服务。比如二月二送芥菜饭、清明节送清明饼、端午送粽子、八月十五送月饼、冬至送汤圆、十二月初八送腊八粥等。

  今年冬至,自香亭准备了50公斤米粉制作五彩汤圆,五彩的原料——多种蔬菜水果,均来自“自家菜园”。

  自香亭利用7亩美丽田园基地,让慈善形成了良性自循环。“当时村里给我们的是一块荒地,集大家之力开荒后,慢慢种上了白菜、红薯、土豆、盘菜,还有无花果、蓝莓、橘子等水果。”自香亭负责人王春兰说,这些蔬菜水果有的免费供应给村内食堂,有的上门送给贫困老人,也有部分向市场售卖,资金再反哺慈善活动。今年以来,自香亭还创新通过研学体验活动,向学校收取一定费用,让学生来田园基地实践学习,将劳动学习与慈善公益结合,形成捐款之外的资金活水和宣传动能。

  在龙港市,外滩公园、胡象公园、下埠公园、江滨公园、老年大学等8个固定的爱心茶亭除常年提供开水、养生茶等热饮,还与药房合作保健知识普及,增设流动的“药房茶亭”。

  以亭为阵地,也带着爱,走出去。

  据不完全统计,红日亭每年赴各地开展扶贫帮困、帮老助老、助残扶医等义工服务500余场,服务社区100余个,惠及20万人次。

  榕心亭的早点不仅免费供应给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一线工人和城市建设者等,同时该义工队伍还承担每日给三垟湿地内周转房居民(主要为老人)送餐。“如今越来越多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还有华侨归国后主动给我们捐款10万元,榕心亭发展迈入快车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榕心亭负责人郑超说。

  “善亭文化通过创新的方式,搭建起一个集慈善捐赠、公益宣传、资源募集、活动开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正如温州的120座善亭,其背后是一个庞大的默默奉献的志愿群体。”温州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吴素雄说,善亭文化不仅传承了温州人勇于创新、乐于助人的精神底蕴,更以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广泛的群众参与度,打通慈善“最后一公里”,扎实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贡献。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