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著名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华现身金华,在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报告厅进行无主题对话教学,现场超级火爆,大学生们秒变迷弟迷妹,700余名师生听讲,现场反响热烈。网友评论说:“当代大学生爱追文学的星。”活动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玉主持。
余华是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与金华的缘分始于2007年10月20日浙江师范大学成立的余华研究中心。作为该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一个特色研究机构,余华研究中心主要深入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的余华研究;系统收集、整理余华研究资料,出版国内外较为完善的余华研究资料;定期举办学术研究活动,迅速、及时发布余华创作动向,展示初步学术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界有一定影响。
又见余华,读者从外地赶来
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伟达是余华读者,也是余华同乡,他长期跟随余华的足迹,推出了大量余华的报道。他的“金华印象”就与余华研究中心有关。一听说余华来金华,他便急匆匆从嘉兴赶来。
“算上这次,我只来过金华两次,却与金华有十余年的牵系。”2010年左右,他在网上发现了“浙江师范大学余华研究中心”,这个成立于2007年10月20日的研究机构,在网站上长期推送余华动态以及学术研究成果,为余华研究者、读者提供了诸多参考便利。“那时我还在读大学,喜欢熬夜,便常常整夜整夜地刷该网站的动态,既追更新,也溯及以往,时间一久,网站内容便被我翻尽了。”
17年前,余华研究中心成立时,余华就曾来到浙江师范大学,受聘成为特聘教授,并做客该校的“尖峰论坛”。当时的这场讲座,是论坛举办以来最火的一次,整个会场连过道里都坐满了人。讲座结束后,余华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谈到接受这一聘任,余华曾告诉记者:“自由散漫了20多年,突然感觉自己的责任重大。让我觉得不仅仅是自己搞写作,还应该为大家做些别的事情。”他说,自己会好好对待这份新工作,把它当做人生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完成。余华还调侃了一下自己:“当然,我的写作不能越写越差,否则余华研究中心也要‘活’不下去的,我要做到对得起大家。”他没有食言,时至今日,余华研究中心越办越好。
记得采访快结束时,记者问:“以后会常常来金华吗?”余华答得很干脆:“当然了!余华研究中心在这里,肯定得来。”于是,又见余华。
作为一个还处在写作巅峰状态的作家,为什么会同意为自己建立研究中心和资料室?当时,记者问到这个问题,余华说,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他也有一点小心思:“比如汇集资料,以后找起来方便。现在很多人问我要以前的东西我都拿不出,还去问我的一个研究者要。以后,无论是我自己要找资料,还是人家要找我的资料,到浙师大来查就行了。”
对话余华: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时光
这次来金,余华与大学生对话,整场活动不设主题,十几名学生提问,余华直接就提问进行回答。
有大学生问余华:“能不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些如何苦中作乐的建议?如何将悲伤留给虚构,把快乐留给自己?”
“就是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时光。”余华给出快乐秘诀,“你们生活中每天都会有一个快乐时光,就放大自己的快乐时光,缩小和遗忘自己不快乐的时光,这就是如何对待人生的方法……就是把一些消极的东西尽量回避,把积极的东西尽量放大。”
在当今这个时代,作家要怎么做,读者才不会放下你的书?余华在对话中这样说:“(作家的创作)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叙述上都达到饱和原则,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我也要慢慢习惯,我要慢慢进入娱乐的状态,你叙述里的人始终要处于紧绷的状态,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中,读者才不会把你这本书放下,(看电影)才不会换台,像我这样没耐心的人,有时候一天换5部电影,结果发现换的电影一部也没有看完。”
对话中,有同学表示,自己在消极风格的文本中获得了积极的阅读体验。余华老师感到欣慰,认为“这是一种作者期望的阅读体验。(作者)可以写悲剧,但要写出希望,不能就事论事,而要在积极中发现消极,在消极中发现积极”。
谈到作为“互联网顶流作家”所拥有的巨大流量,余华老师表示:“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狂欢。当年一万多人挤在码头等待狄更斯《老古玩店》结局的狂热,就像后来东欧国家等待迈克尔·杰克逊、现在泰勒·斯威夫特巡回演出的狂热一般。”在他看来,如今是短视频时代,信息传播的广泛和快速造就了今天的“狂热”,也笑称自己时常因为过去说过的一句玩笑话而“荣登”热搜,他坦言自己也在习惯接受这种“娱乐”的状态。
对话时,余华佳句频出,引得现场阵阵欢笑与掌声。这场文学味满满的对话持续了约两个小时,高玉引用高山流水的故事总结道:“余老师善鼓琴,我们同学善听。”
(特别鸣谢孙伟民、周伟达提供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