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明确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重大部署。
宁波如何贯彻中央精神,树立大追求、抢抓大机遇、展现大担当,推动经济规模和质量迈上新的大台阶?中国宁波网12月18日起推出“奋进实干正当时”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全市上下提振信心拼发展,勇挑重担多贡献的深入思考和生动实践。
位于前湾新区的宁波芯健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场景。(卓松磊摄)
关键节点,创新号角再次吹响。
本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重点任务时,明确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核心要素”,宁波如何牢牢抓好、加快补强?
(一)
隆冬时节,一种“热”,对比强烈。
冬至日,市政府与中国船级社签订合作协议,牵手“国家队”共建集科学、技术、应用于一体的重大创新平台,共创国家水上载运装备安全与可靠性技术创新中心。
此前一天,在北仑梅山,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二期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南极磷虾综合研发联合实验室等一系列平台揭牌。
本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4年178个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宁波高新区首次排名全国第十。
……
四明大地,创新“因子”跃动,创新氛围超“燃”。
无论是“无中生有”,还是“有中生优”,宁波正以“快马加鞭、不进则退”的紧迫感,推动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气象万千。
放眼宁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类创新平台加速涌现,遍布全市——
国家级科研平台,已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中国—莫桑比克智慧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家;研发机构,已有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86家;高等院校,已有宁波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等17所(含在建)……
目前,宁波已形成以宁波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甬江实验室等旗舰型科创平台为引领,以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等标杆新型科研机构为重点支撑的科创平台体系。
科创平台是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支撑。“接下来,要推进科创平台提能造峰,优化市域科创空间布局,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导入国家战略资源、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谋划布局大科学装置……科创平台提能造峰一系列举措,让宁波科创登高望远、风景独好。
(二)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科技创新”的具体部署,让宁波方向更明、步伐坚定。
“有些举措,宁波探索得比较早、有基础,有些正是符合当下发展需求的重要工作。”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去年以来,“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在宁波大规模铺开。
该计划目标面向2035年,通过发挥全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在国家有需求、宁波有基础的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资金投入量大、协同效应突出、支撑作用明显的市级科技重大专项。
“战略协同创新”“关键技术突破”“科创生态育成”“重大应用示范”四类计划,从前沿科学问题、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成果应用示范,宁波实行全链条布局和一体化实施。
加强基础研究,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各大科研院所正摩拳擦掌。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研究院要以助力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使命,按照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要求,打造产学研合作2.0版,由科研项目合作拓展到人才教育科技等全面融合。”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院长郝海说。
选派一批“科技副总”进企业,联合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共建企业研发飞地,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式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功能,大力营造“四链融合”创新微生态……作为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正密集部署,为企业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驱动。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院长盛其杰说,该研究院将重点面向柔性电子、智能芯片、水下仿生器、卫星大数据、民用航天等新兴产业领域,弥补若干国内行业细分领域技术短板,精准赋能省内外制造业企业和科研单位。
(三)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更加坚定了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信心。
三份榜单,让人津津乐道——
一份是2024年度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宁波113家企业入选,较上年增加11家,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增量位居全省第一。
另两份是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强和发明专利500强,宁波占32席。
不同维度的三份榜单,映射出宁波企业发展一大新趋势——以“新”促兴,向“新”而行。
两项数据,见证支持力度——
市财政科技投入每年增长不低于20%,科技创新每年财税支持逾200亿元。
创新的能量,让“喷涌”此起彼伏。
数据显示,去年,宁波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00余家,总数达到7014家;今年,宁波再增加1800余家,总数突破8800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164家,同比增长25%。
千军万马般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目前,宁波建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32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5156家。不过,我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力度还需加大,研发投入强度仍然偏低,科技领军企业依然缺少,广大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尚待激发。
差距就是潜力,短板就是后劲。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探索“瞪羚之星”企业培育机制,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支持企业把科研机构建在高校一流学科、对口科创平台,鼓励企业设立企业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研发机构。
“唯有创新,方能致远。有好政策、好平台、好氛围,这是创新发展的好机遇,必须勇于创新,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一名企业家坦言。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成良田通讯员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