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创新温州奋力跑出改革“加速度”

日期:2024-12-30来源:温州高铁事故作者:温州一家人

  省委全会提出,要奋勇争先创新干,以拼抢状态抓落实,勇于在理念思路、政策举措、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温州,全市工业用地面积仅22.7万亩,他们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不断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强韧性,稳增长?来看《川源蹲点观察》。

  作为全国首个面向深远海的风电母港项目,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项目承载了温州开发沿海新能源的雄心,是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推进洞头建设“海上花园”的重要举措。

  那么,当年这里是什么样的呢?

  温州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项目工作组工作人员祖云飞:现在三年多了,之前这里堆的还是一些砂石料。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程开宇:非常重要的发展机会,因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建母港。

  在大家看来,深远海风电母港项目将彻底提升所在地洞头的产业能级。而就在此前,温州市打破之前的老规矩,整合了经信、统计等九个部门的数据,把所有规上企业都纳入到了“数据得地365”预评审机制,激发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全市近700家企业排队等地。

  温州市经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许道火:也激发了他在这里创业创新的激情,就有拿地的需求。

  温州市经信局技术创新处处长林海:既从产品创新,又有从生产环节的创新。在不同的区块,经信,还有发改、科技合力在推。

  在前11个月的“数据得地”数据表上,热门地区的重点项目供地早就超过了100%。但确定在洞头拿地的却只有一家。而实质上,洞头今年的用地(用海)指标有近1000亩。

  温州市经信局投资与规划处工作人员丁瑞如:它的可供工业用地虽然多,但它的企业是非常少的。地理位置偏,最偏,企业可能也不愿意拿地。

  但洞头的风力资源却列全国14个海岛县之首。随着浙江加大绿色新能源产业的规划布局,陆地优势不足的洞头,在海上找到了全新的机遇。

  温州市能源局局长陈光荣:当然我们要考虑周边比较大的土地资源,统筹产业的招引落地。

  温州市海上风电母港专班负责人庄峥嵘:母港的这种建设来支撑装备制造的创新,经济的发展开启了一片新的蓝海。

  洞头正在全力以赴做好港口配套,第一条风电专用隧道已经跟投资企业厂房同步动工。

  温州市洞头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邵进宝:宽度宽了50%,高度大概高了70%,整个投资花了七千多万,解决它大件运输的问题。

  温州市副市长王振勇:对温州的招商都有很大好处,企业不需要找市长,你只要把自己的数据亮出来,根据排名优先获得土地资源的供给。

  【记者观察】

  中国蓝新闻记者杨川源:不管是市长还是市场,要解决的就是资源配置的问题。温州通过创新让之前看起来在陆地上缺乏优势的洞头,在海上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其实企业很简单,能找市场的绝对不会去找市长。让他们看到方向,看到前景,就自然会跟着你上。创新,能让冷板凳热起来,更能要让坐惯了冷板凳的人,跑起来。

  眼前这艘货船走的,是浙江温州和丽水间首条瓯江海河联运航线。

  丽水青田县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夏雪民:对我来说是很高兴的一件事情,有这个港口来青田的兴趣会更大更足。

  范武雷是一直跟踪这个项目的干部,一跟就是二十多年,千年商港的这次升级,他期待已久。

  温州市港航管理中心航道处副处长范武雷:以前我们也就只能开500吨级的,现在能满足1000吨级,船舶吨级越大,经济性越好。

  近年来,温州集中优势力量发展新能源产业,招引了一系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成为浙江新能源发展集中地之一。可是,新能源企业生产原料和产品销售都是“两头在外”,交通物流成本高。伟明盛青2022年成立,每年进口的原材料,光是绕路,就要多花5000多万的运费。为帮助企业破解物流运输这一“卡脖子”难题,温州推出“物流规划师”团队定期上门。

  温州海关保税监管科科长刘琰:提前做好组团式的上门对接服务。

  温州港集团状元岙港务分公司业务拓展部经理叶旭:多次开了专题的会议,压缩了整个审批的时间。

  今年上半年,伟明盛青投资的高冰镍项目,温州海关提前半年帮助企业明确申报类型,全流程帮扶企业顺利开展加工贸易业务。

  伟明盛青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靖洪:原来是不做这块,原来我们是环保产业,创新也是根据市场行情判断发展的事情,政府对我们企业帮助也是非常大。

  今年前三季度,温州集中签约亿元以上新能源项目34个,总投资512.2亿元。

  麦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外联部经理蒲贵铃:未来的规划,有了十多家海外子公司,整个产业在发展的时候能够嫁接起桥梁,这是政府需要的。

  温州市交通运输局产业处处长陈林:我们各部门联动下,船也会大起来,路也会长起来。把它打造成一片发展的热土和产业的热土。

  今年,温州正按照省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部署要求,聚焦能级提升、枢纽建强、模式创新“三件大事”,提出建设创新温州,打造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瓯江实验室等“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重大科创平台,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大都市”格局。

  【记者观察】

  中国蓝新闻记者杨川源:在温州,我看到最多的一幅标语就是“在温州,看见创新中国。”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解决更多用“老方法”,解决不了的“新问题”“系统性问题”。比如说,缺地的问题,运货的问题,都是发展带来的需求,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只有找准优势,放大优势,跟着优势找市场,才能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请继续关注《川源蹲点观察》。

  原标题:创新温州奋力跑出改革“加速度”

  中国蓝新闻记者杨川源杨柯朱惠子王西吕梦佳张诚温州台永嘉台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