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是杭州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生态圈之一,这两年,这一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产值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新的一年,杭州如何以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来看今天的《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开年第一周,位于杭州市钱塘区的葆元医药迎来了首款创新药的首发成功,销往全国市场,这也标志着杭州医药港一类创新药实现零的突破。负责人介绍,这款新药能更大程度上提升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几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葆元生物医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安虎说:“我预料第一年国内应该是在亿元规模,如果全球范围,几年以后我们陆续在美国、日本、欧盟都批准了,可能会上10亿美元甚至20亿美元。”
创新药的研发能力,是衡量地区生物医药产业能级的重要指标。近期,杭州医药港的干部袁围一直在对17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进行摸底,发现已经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药就有90多款。为此,钱塘区设立50亿元产业母基金和直投基金,联动省“4+1”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杭州医药港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袁围说:“我们预计每年都有新药出来,预计我们最终的爆发期,可能2027年、2028年我们会出现一个大的爆发。”
这几天,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一项自主创新药研究,刚拿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权威认定。这项新成果,将为全球眼部肿瘤罕见病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希望。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湘圣说:“因为它是罕见疾病,所以针对它的商业开发其实是很缺乏的。我们也是急需,通过这样一个从基础到要转化到临床上的药物,来实现全产业链的打通。”
得知这项新成果将正式启动创新药临床试验申报,袁围带着最新出炉的规划方案找上了门。针对这类还没走出研究所的新技术,医药港超前布局,规划了90亩的产业用地,打造核酸药谷,针对性建设一个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有利于加速此类新技术的商业落地。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眼科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吴文灿说:“在医药港这里,我们现在跟资本对接,有资本支持我们。第二个有平台,就是产业的平台来支持我们。真正能够成功的话,我个人觉得1000亿以上的产业规模。”
做强创新药基本盘的同时,如何培育更多新兴赛道是重点。长期关注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卢建祥在调研中发现,合成生物作为国内炙手可热的新赛道,短时间已集聚260多家企业。为此,杭州专门出台合成生物三年计划。
杭州市经信局二级巡视员卢建祥说:“未来重点的赛道,我们考虑一个是合成生物。今后我们把合成生物,作为杭州生物医药未来产业非常重要的渠道。我们力争杭州创新药从‘0到1’这个阶段,在全国要居第一方阵。”
眼前这些白色粉末,是珲达生物刚研发的抗癌创新药原料研发样品,企业借助合成生物技术,生产效率提升百倍。珲达用一年多时间,就成为规上企业,两年时间产值破亿。
浙江珲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朱进伟说:“纯度能够达到99%以上的,基本上都是上万元一克。”
令人意外的是,珲达生物的办公地点设立在杭州城北的华东医药厂区里。原来,通过创新模式,华东医药将浙工大等高校资源和创业者引入自家园区,共建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现已成功孵化首批7家合成生物创新型企业。
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营负责人周秋萍说:“充分发挥华东医药整个产业链、生态圈,非常完整的体系,直接把高校的科研创新成果,在企业里实现产业化,以最快的效率去打通‘0到1’‘1到100’。”
目前,杭州已出台具体行动计划,要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还要完善“产业出题、科技答题”的机制,形成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深度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更多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新的一年,杭州力争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