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伟一边“督工”,一边和老邻居话家常。
1月6日,和往常一样,吴亚伟又到马红英家里去“督工”,盯着马红英和其他“老伙伴”编凉帽。其间,她还接到居民王明冲的电话,匆匆赶去“修理”了他家的洗衣机。“也没啥毛病,就是他把按键搞错了。”回来后,吴亚伟笑着和伙伴们说。
事实上,今年65岁的吴亚伟身患三级肢体残疾。年轻的时候,她是村里有名的“热心肠”。然而,1984年,她在村办企业工作时不慎受伤,导致肢体残疾。那时,村民们纷纷带着水果和牛奶前去探望。在大家的关爱和支持下,身体上的困难不仅没有将她击倒,反而激发了她不屈的信念。
“生活给予我考验,我不仅要迈过这些坎,还要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吴亚伟说。
她是共富带头人
海曙区段塘街道丽园社区以拆迁安置小区为主,无业和退休妇女占比高达15%。平日,闲不住的吴亚伟没事就会去社区帮忙。也就是在此期间,吴亚伟发现,社区里40岁左右的求职妇女偏多,但劳动技能单一,年龄偏大,找工作难度大。正好吴亚伟有一些资源,可以承接简单易做的项目,比如手工装配、包装产品、家政服务、凉帽制作等。
于是,吴亚伟带着几位社区里的好姐妹开启了“再就业”之路,办公地点就在吴亚伟母亲家中。每天,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学习编织凉帽,并唠唠社区里的大小事。“那时候刚起步,做的凉帽比较少,大概每周做20个,收益每年不到1万元。”吴亚伟说。
那时的她52岁,满身干劲,起早贪黑,一方面与社区共建联建单位加强沟通,争取增加业务,另一方面为居民们发放材料,并亲自教她们编制技艺。“凉帽编织的工作时间和地点都很灵活,可自行选择工作场所或工作时间。”吴亚伟说,这样一来,既方便居民照顾家庭、孩子,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吸引了社区里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其中。
如今,凉帽队已经有成员10余人,团队也发展为“丽园木兰共富工坊”,拥有了专属的工作地点。成立13年来,在吴亚伟带领下,共富工坊帮助很多居民实现了自我价值。“现在我们每年能做凉帽3000个,能给每个人增加年收入3000元!”
由于左手不便,她没法编制草帽。“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没有残疾的话,就更有能力去帮助居民了。”吴亚伟有点遗憾地说。
她也是“共享女儿”
虽然早就拆村建居,但很多村里的邻居们,特别是老年人,有事了仍然喜欢找吴亚伟。
“12月30日接王晓芬出院”“帮王小凤联系水管工”……在吴亚伟随身携带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社区里的大小事。吴亚伟告诉记者,这样的本子她已经换了20本。
社区老人郑悦明,因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每次生病住院,都是吴亚伟忙前忙后,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她。
有一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郑悦明老人又因病住院了。吴亚伟得知消息后,顶着风雪赶到了医院,为老人带来了热腾腾的饭菜。她还经常到医院陪伴老人,直到老人康复出院。
王小凤是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平时家里总是乱糟糟的。吴亚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主动提出帮老人整理家务,还教会了老人一些简单的收纳方法。在她的帮助下,王小凤的家变得井井有条,老人也学会了如何保持家里的整洁。现在,每当有人夸赞他的家干净整齐时,王小凤总是自豪地说:“这多亏了社区的‘共享女儿’吴亚伟啊!”
吴亚伟家对面住着85岁的叶奶奶。由于叶奶奶常年独居,很多事情都找吴亚伟帮忙,经常可以听到叶奶奶在对面喊:“囡囡,我这个有线电视怎么开?电煤气灶怎么又没电了?”吴亚伟总是第一时间跑向隔壁,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叶奶奶操作方法。
就是这种不是儿女,却胜过儿女的付出与照料,让她成为居民口中的“共享儿女”,有些老人见到她,还会亲切地称她为“囡囡”。
“我会继续奉献社区,成为老人们的‘小棉袄’。”吴亚伟这样承诺。
宁波晚报记者林伟 通讯员庄涵予 虞玲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