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地方两会密集召开。老百姓看两会,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从问需于民的万千线索中遴选出来的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近日,浙江各地陆续晒出2024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成绩单,交出了一份份暖心答案:
杭州民生实事整体完成率达144.3%,湖州17项民生实事中15项超额完成,嘉兴民生实事群众满意度98.3%、较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
这些民生实事和往年比,在哪些方面更进一步?从中可以看到哪些“新风景”?记者看到了4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高标准
老百姓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2025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暖心话语,道出了所有人的期盼——“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对于幸福生活,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定义标准,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攀升。进入新时代,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已从“有没有”向“美不美”“好不好”“优不优”转变。相应的,民生实事只有不断提高标准,才能与人民的向往相匹配。
这种“高”,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事关重点人群的实事项目上不断“提升”“提质”。如嘉兴的实施学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衢州的“安居守护”困难独居老人家庭安全环境提升工程,温州的提升改造现有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等。
高标准,还体现在从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关注,升级到居民精神层面需求的关照。如金华连续两年排在民生实事前列的养老,2023年的重点落在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智能服务终端配置等,2024年增加了建设乡镇(街道)规范化老年学校。
高标准,也来自大手笔投入的项目,直接体现了各地对民生的高度重视。2024年,杭州新开工保障房项目21个,推出保障性租赁住房16个,房源13114套;湖州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8所,新增学位14860个;金华建成乡镇(街道)规范化老年学校33个,建设中小学“示范学校食堂”144家……
事关百姓生活品质的“硬投入”,各地政府都尽力而为,确保项目更加顺应民意、贴合民心、惠及民生。
关键词二:小而美
在民生领域,除了“大手笔”工程以外,“小而美”项目越来越受到关注。
翻阅2024年各地民生实事,不难发现,“一头连接村社,一头牵动民心”的微项目、微服务比比皆是。它可以是社区里一处小小的闲置空间的改造,也可以是老巷里一条狭窄道路的拓宽。看似微不足道,却可以带给老百姓直接、实在的美好生活体验。
比如,湖州的美丽街巷项目,充分利用小区内、街巷周边的边角空地、闲置花坛等微小空间,进行环境美化、功能提升和文化融入。这些精心打造的城市“犄角旮旯”,串联起群众家门口的美丽空间,让居民们无论是在小区内还是街巷中都能感受到美。
再看台州的“你送我检”便民服务点项目。政府将食品安全检测室设在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等群众身边场所,老百姓买完农产品,就可以就近送检是否含有农药残留、甲醛、亚硝酸盐等危害物。
在温州,有关部门为5000家初创企业提供免费基础代理记账服务;在绍兴,应老百姓呼声推出青少年防溺水公益培训课……这些“小而美”项目在细微之处彰显民生关怀,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城市的温暖与美好。
关键词三:共富味
完成8万亩综合种养项目,稻鸭、稻鳖、稻蛙模式单项规模均居全省第一,带动农户增收超过2亿元;1082公里的新改造管网,让超过8万余名农村居民喝上了“放心水”“干净水”;设立城区农贸市场“嵌入式”公益性共富菜市102家……
上个月,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其中多项成果都与四个字有关——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明确要求“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强调要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
缩小“三大差距”,需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在宁波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中,三农共富促进工程单列一项,包括为低收入农户投保综合性保险,谋划推进绿色畜牧改造提升项目,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等。具体实在的举措,条条都为农民增收致富作打算。
再如金华,除了将兴农共富列为2024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其他养老服务、医疗卫生、交通出行等实事中,也有多处体现缩小“三大差距”的目标。比如,建设村(社区)老年学堂、新增规范化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新(改)建农村公交候车亭等。
关键词四:广参与
民生实事办什么、办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在杭州,2024年直接、间接参与民生实事项目的人数总和突破百万人次。从项目的广泛征集到实施过程的民主参与,再到年底的监督评价,市民的参与热情不断升温,每个环节直接参与人次均超万次。
比如,杭州市建委邀请居民代表参与监督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过程,做到“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均由居民说了算;杭州市住保房管局近年来累计组建“加梯帮帮团”队伍190支、1500 余名热心群众参与其中,助推了2000余个项目成功加装电梯……
“一个都不旁观”的融入感越来越深。
从2023年开始,每年9月是宁波的“民生实事项目集中征集月”。一方面,宁波市政府和人大搭建数字化应用平台,面向群众常态化征集项目线索。另一方面,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等线下平台,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网格、深入选区,积极听取群众需求。据统计,2023年9月共累计征集相关线索14131条。
而征集之后的汇总取舍,群众的呼声也是第一位的。比如,2024年首次列入宁波民生实事项目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在海曙区线上民生实事项目线索征集会议上,观看直播的观众有四分之一建议将其列入民生实事。
不仅如此,多地在民生实事办理中,还引入像网购一样的“好差评”评价体系。如嘉兴创新推出民生实事“群众体验团”,发动群众深度参与民生实事建设;宁波通过“直播+云监督”“码上监督”等形式,充分调动公众参与项目实施监督的积极性。
正如关于征集2025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致全省人民的公开信所说:要努力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把政府“干的事”变成群众“满意的事”。
浙江各地民生实事新风景也表明:只有将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尺”,于贴心处落地,于细微处见情,才能最终赢得群众的幸福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