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矾矿遗迹及其文化景观成功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标志着矾山正式从“工业遗址”向“文化瑰宝”华丽转身,也让这个平凡的浙南小镇以其独特的人文历史跃入大众视野。
这片土地,不仅印刻着古老矿区蕴藏的历史记忆,也能让人感受到新生力量在此汇聚成流。矾山,一座具有650多年采炼矾历史的工矿集镇,地方不大,却享有盛名。作为地名,安徽、河北、山西、福建均有地方因为出产明矾而以“矾山”冠名,唯独浙江的矾山成了“世界矾都”。
申遗,给矾山带来了什么?让我们从矾山凡事中去触探不平凡的小镇新事——
一
矾山位于浙闽交界,这里的明矾石矿藏储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已探明的明矾储藏量约2.4亿吨,占世界60%,占中国80%,素有“世界矾都”之称。
据记载,永乐年间(明初)人们在矾山发现矾石矿,随之民人迁集,后建窑炼矾,遂名矾山。至清朝中期规模逐渐扩大,光绪年间成为世界最大矾矿。随着明矾用途拓广,外埠需求量增多,矾山附近又陆续添建矾窑,矾窑最多时达40余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中对矾矿进行大规模勘探与开发,镇内温州矾矿成立于1956年,矿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鼎盛时期拥有76个采矿点、200多个采矿班组、5个炼矾车间和4个采矿区。以炼矾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的矾山镇,巅峰时工业生产总值占整个温州市的三分之一。
650多年的矿山开凿,井巷作业、明矾采炼,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吃苦耐劳、创业创新的矾山人,也孕育了矾山特殊的民俗文化。一个深藏于山中的小镇,有着都市般的热闹,曾经成为周边人向往并且聚集之地。这段历史给矾山创造了物质财富,也留下精神财富和故事传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明矾被限制使用,市场逐渐萧条,企业经济效益迅速下滑,2017年8月基本停产。随着矾矿的衰落,矾山人才外走、资金外流、企业外迁,矾山的发展陷入低谷。一座矿山,何去何从?
二
“申遗”的提出,仿佛一道光照亮了小镇发展的前路,让新老矾山人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地方。
矾山镇不仅是一个仍在生产的工业活态博物馆,更是一座承载明矾采炼历史的生态文化宝库。这里拥有5大类、300多处的矾矿遗址,包括采矿遗址、炼矾遗址、附属遗址建筑本体等,展示了典型而具象的近代工业文化遗存。尤为珍贵的是,矾矿至今仍沿用半机械、半体力的传统采炼技术在明矾工艺史上具有“活化石”的意义,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这些遗存见证了我国从古代、近代直至现代的矾矿工业发展进程,不仅记录了历史变迁,也是中国工业文化遗产中弥足珍贵的部分。
此外,矾山作为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矿山集镇,产业工人世代聚居与繁衍生息所形成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如人力挑矾古道、明矾始祖宫、矿工石头屋、工人大礼堂、苏式老厂房老车间、福德湾老街、抗日烈士故居及一大批祭祀宗庙、医院学校等,几百年的工业活动所积淀下来的独特的社会形态、风俗传统、人文传说,蕴涵着多少代矿工的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精神风貌,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别具地域文化特色。
对于矾山而言,申遗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国际和国内的认可,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觉醒和发展战略调整。这一过程激发了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也促进政府与社会各界的紧密合作。民间自发成立了温州矾矿申遗研究促进会,邀请并引荐多位申遗专家为小镇“把脉开方”,推动文物保护工作,促进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政府积极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利用与矾山矿区科学发展,对遗迹进行保护性开发与利用……通过申遗,矾山找到了一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道路,实现从单一的工业生产向多元化文化产业的转变。
申遗之路,让古老矿区焕发新生。
三
面对传统产业的衰退,废旧、闲置的资源型城市如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转型之路方向在哪?又该如何跋涉?矾山申遗,正在作答。
推进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面对传统产业的衰退和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需要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以矾山为例,温州矾矿在本世纪初启动了综合改革工作,历经减轻生产经营包袱、谋划依法破产、维持小规模生产等阶段,最终选择“成建制划转”这一创新形式,将企业交由属地政府管理,成为地方国有企业。这一举措使得苍南县政府能够立足当地发展需要,发挥资源统筹调配上的优势,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加快推动文化旅游开发,为转型发展开辟了新篇章。
全面协调发展,形成长效发展机制。城市发展是否健康,关键看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是否协调和均衡。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在战略上明确和找准定位,在实践上统筹“选对产业,保障民生,环境友好,社会和谐”。近年来,矾山镇围绕“文化立镇、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通过文旅融合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矾山选择了保存大量的工业遗存,对矿区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进行整体性修复和开发,并新建了文化产业园、博物馆、艺术街区等各类文化地标,既让人们能追寻工业文明的轨迹,又在生态、文化和社会和谐发展中取得新的长足进步。
强化文化属性,铸就城市转型之魂。资源型城市要想成功转型,必须找到自身独特的文化优势。矾山镇依托丰富的工业文化遗产,积极探索文化型城市化道路。通过走“申遗”这条路,挖掘矾矿文化的深厚底蕴,修复历史文化遗址,打造众多有辨识度的文化地标,吸引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不仅盘活闲置资源,还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依托遗产保护推进文创交流,利用活态传承做大非遗产业,举办富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矾矿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城市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原标题:申遗,给矾山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