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衢州

大禹鼎一星金鼎 衢州这样炼成

日期:2025-01-14来源:衢州整形作者:衢州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网

 冬日清晨,石梁溪上薄雾笼罩。柯城区石梁镇黄茶村党支部书记华一臣,习惯了早起,每天都到溪边快走。

  华一臣是一名民间河长。戴上印有“河长巡河”字样的袖章,行走在蜿蜒的溪边绿道上,他不时俯身捡拾白色垃圾,并在手机上记录下发现的问题及整改后的照片。

  “以前由于石梁溪源头有古法造纸,溪水又黑又臭。‘两溪’全流域生态整治后,不仅环境变好了,游客也增加了不少!”作为土生土长的黄茶村人,华一臣谈起眼前的景象很是欣喜。

  十年漫漫治水路,终捧“一星金鼎”。

  在去年8月公布的2023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考核结果中,衢州市成为全省三个获得首批“大禹鼎一星金鼎”的地市之一。

  金鼎加星,更显价值。据悉,只有累计获得“大禹鼎”金鼎四年及以上的,才能被授予星级金鼎。“大禹鼎一星金鼎”是目前为止我省“五水共治”的最高奖项,见证了我市连续10年成功夺得“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的辉煌成就。

  “一江清水送下游”的承诺,衢州兑现了!

  如何发展?先治水

  作为钱江源头,衢州如何发挥生态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人们把目光瞄向了治水。

  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变化尤其大。

  沿着马金溪漫步,金星村沿岸23家民宿、农家乐一字排开,去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为何能从一个村道狭窄、污水直排的“脏乱村”,变成一个风光旖旎、游人如织的“明星村”?

  “这都是好山好水带来的生机。”金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雨录一语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以金星村为代表,开化县坚持源头治污、系统推进、协同治理,打出了马金溪流域综合治理组合拳。曾经黑臭的马金溪变成了美丽如画的“百里金溪画廊”,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徐雨录说,眼下,金星村的群众,都理解了“空气也能卖钱”这句话的真谛。全村有1000多亩龙顶茶基地,村里98%以上的农户种茶,该产业每年带来700多万元收入,村民人均增收近6000元。

  衢州是化工大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增加,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自2014年开展“五水共治”工作以来,我市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优化规划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实施了一揽子污染防治举措,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

  截污、治污、控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被列为“五水共治”的“一号工程”,全市共建成“污水零直排”工业园区25个、生活小区505个、镇(街道)61个。目前,2个工业园区、4个镇分别通过首批省级“污水零直排区”星级工业园区、星级镇(街道)验收,推动全市域“污水零直排”建设提档升级。

  污水处理设施,当然也得跟上。根据近年来的人口增长、人均用水量上升等情况,适度超前建设,我市近年新建(改扩)污水处理厂9座、新增污水集中处理能力20.8万吨/日,实现4030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标准化运维。截至目前,我市污水处理能力达85.8万吨/日,基本实现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全覆盖。

  目前,我市出境水质持续保持Ⅱ类以上,市、县城市空气质量全面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更蓝的天,更清的水,带来了更有底气的幸福指数。

  如何转型?“数字+”

  治水,也在倒逼着企业转型。

  去年12月24日至25日,生态环境部在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开展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暨“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建设评估验收,该园区作为浙江省首批试点顺利通过验收。

  作为全国首批17家试点园区之一,智造新城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以4条园区河流为主脉络、19座手自一体闸坝为关键节点、1.2万方公共应急池为缓冲、数字化控制平台为中枢的突发水污染应急防控体系,筑牢化工园区环境安全屏障。

  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多级防控体系建设,是我市创新水环境管理举措,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缩影。

  治水,同样需要数字赋能。

  衢州依托“浙里碧水”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省级试点,归集2亿多条涉水数据,开发“水质预警预报”“污染溯源”等算法模型,打造“碧水提质”应用场景,累计预警处置各类涉水问题3703个,推动我市水质指数稳居全省第二。去年5月,我市“碧水提质”应用场景入选全国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典型应用案例。

  管路检测机器人、探地雷达、示踪剂溯源等技术手段,也在为衢州的水质保驾护航。通过管路检测机器人等开展全市域、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我市已排查村级以上河道2604条、6890公里,核查登记各类入河排口8478个,完成79个工业企业、工业污水处理厂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口整治。

  针对山区河流汛期污染强度较大情况,衢州以富足山、双塔底、郑家、双港口四个国控断面汇水范围为重点,实施江山港流域综合治理等13个治理项目,降低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排放。2024年,双港口断面汛期污染强度较2022年下降65%,其余3个断面退出全国汛期污染强度前50名单。

  市县乡村自查、县级互查、市级互查……一次次全方位、无盲区、无死角的排查,实现了涉水问题闭环管理。2024年以来,衢州共排查发现涉水问题2326个、整改率89.8%,居全省前列。

  精准管控断面水质、科学治理汛期污染、闭环管理涉水问题……在一次次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探索中,衢州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