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温籍外交官周晓沛写书 追忆那些瞬间的永恒

日期:2025-01-15来源: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作者:温州台风网最新台风实时路径

1998年,周晓沛(前左二)向乌克兰总统递交国书。

   运筹策划于穹庐、只握手不拥抱、鸿门宴上叙友谊、沉甸甸的国礼、传承世代睦邻友好……最近,温籍外交家周晓沛撰写的《追忆那些瞬间永恒》一书在“走近外交”微信公众号连载。《追忆那些瞬间永恒》讲述了他从少年求学到身为外交官的故事。周晓沛说,近半个世纪,他亲历的波谲云诡的外交生涯中,有惊涛骇浪,亦有风和日丽,也有机缘巧合,退休后的他希望用笔将它记录下来。

  年逾古稀的周晓沛是乐清大荆人。1964年,这个从雁荡中学毕业的山里娃考上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后来成为一位外交官,曾任外交部欧亚司司长、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驻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特命全权大使。在周晓沛看来,外交人的梦想就是不辱使命,最大限度地维护祖国利益。这也正是其职业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所在。

  山里娃挑着扁担进京

  “人总是有梦的,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梦。而梦想成真,玉汝于成,到达彼岸的路径大多是相同的。正如中学时恩师赠予的墨宝所云:积跬步以至千里……”接受采访时,周晓沛感慨道。

  周晓沛出生在大荆镇东门村,父母目不识丁,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娃。周晓沛从小就喜欢读书、听故事,他说,那时的梦想就是当作家,做梦也没想过当外交官。

  在成长道路上,周晓沛并非一帆风顺。1958年考初中,他得了全区第一名,却被分配到民办中学。

  1961年,周晓沛以“备取生”身份进入雁荡中学求学。

  “鞋匠的儿子考上大学了!”1964年8月,从街上传来小镇邮递员熟悉的叫声,周晓沛闻声就像触了电似地跳起来,顾不上穿衣就冲了出去。当他双手接过北京大学发来的录取通知书,简直是喜从天降。“我那时天天上邮电所打听消息,但真来了却不敢相信,我竟一下子懵了。”周晓沛回忆。

  开学前,父母东借西凑为他准备了70元,还把家里一只最珍贵的皮箱也给了他。于是,他用一根小扁担挑着两件行李,只身进京求学。家里无钱供他上学,全靠国家助学金生活。

  1998年,周晓沛被任命为驻乌克兰大使,像往常一样,准备带那只皮箱出国。但因箱子十分陈旧,他缝制了一个新箱套,并让鞋匠修理皮箱,结果鞋匠却不愿接活,还说花钱修这样破的箱子不如买一个新的。但听周晓沛讲了皮箱的来历后,鞋匠二话没说,不仅精心加固,而且坚决不收工钱。

  誓做“不可替代的专家”

  周晓沛依稀记得北大开学典礼时,曹靖华教授给新生做报告:“学外语要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这句话一下子印到他的脑海里。在未名湖畔,为了能尽快追上班里的同学,他几乎把所有空闲及娱乐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很快他的成绩上去了,老师让他介绍经验,他也重复那句:“我相信‘蚂蚁啃骨头’精神。”

  刚到外交部时,老同志殷切地希望他做一个“不可替代的专家”。周晓沛反复琢磨着、体会着,历经多年外交实践,渐渐地有所感、有所悟,此话也成了他外交生涯的奋斗目标。

  1991年2月的一天,周晓沛接到指令,让他下午去中南海向国家领导人汇报有关苏联问题的情况。那年他46岁,任中国外交部苏联处处长,但也难免紧张。他回忆,那时与领导人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坐在沙发上谈谈笑笑,坦诚交流,让他终生难忘。

  “外交官西装革履,风光荣耀,但有多少人知其何等艰辛呢?”周晓沛笑着说,40多年来,他习惯通宵达旦地工作,若能有一晚在凌晨1时前上床,都是难得。这可能就是1米83的他,一直保持身材“苗条”的秘密。他还说,做“特命全权”大使,每天都有如履薄冰之感;“外交无小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影响国家利益。

  周晓沛说,外交生涯中最有意义的是在哈萨克斯坦担任大使时,推动建设了中哈原油管道这件事。为了保证管道建设按时完工,他与双方公司总经理一起,乘“米-8”直升机赴施工现场考察并慰问工人。他戏言:“我当‘石油大使’,搞能源外交,为祖国经济建设作贡献。”这条中哈原油管道是一条连接中哈两国的“新丝绸之路”,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直通境外的陆地原油管道。不到一年时间,这条中哈原油管道高效、优质地铺设成功。

  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担任公使期间,周晓沛尝试“桑拿外交”的实践,被俄罗斯朋友笑称为“裸体外交”。

  出任驻乌克兰大使时,他开展“乒乓外交”,发展中乌两国在各领域的平等互利、友好合作关系。

  走万里学万里。在波兰当大使时,周晓沛为了广交朋友,尽快进入工作,当年55岁的他,花了6个月学习波兰语,与新朋友接触时,先来几句波兰语,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离任时,波兰总统授予他共和国高级十字功勋勋章,并希望他“把心的一半留在波兰”,使他感动不已。

  外交官不能轻易说“不”

  “2002年春,上海市提出申办2010年世博会。当时我在波兰当大使,刚好波兰也是世博会的申办国之一。当波兰民众问我希望谁获胜时,我回复‘作为驻波兰大使,希望波兰能获胜;作为中国大使,希望上海获胜。’”在周晓沛看来,外交是一门艺术,外交官可以说“无可奉告”,但不能轻易说“不”。外交官应有“舍我其谁”的气概,有勇有谋,力求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后来,周晓沛作为中国政府副总代表,在上海世界博览会上主持国家馆日正式活动,接待外宾,从早到晚连轴转,10来个小时不停顿。

  见证了新中国外交史上风云激荡岁月的周晓沛,荣获过外交部“优秀外交官”称号和“优秀共产党员”奖章,现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外交笔会副会长、外交学院兼职教授等。作为温籍外交官,他曾于2013年应邀参加世界乐清人大会,为故乡发展建言献策,还应邀担任北京乐清商会的高级顾问,为在北京打拼的故乡人提供咨询服务。

  从外交一线退下来后,无论是撰文、讲课,还是研讨、话聊,往昔的峥嵘岁月不时萦绕心头,乃至梦中也历历在目。因此,周晓沛便利用空余时间撰写了《中苏中俄关系亲历记》《外交官是怎样炼成的》《别样风雨情缘》等书籍。其中《外交官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由前国务委员戴秉国题词“忠诚、使命、奉献”,前外长李肇星作序称赞:“一向低调的晓沛也一贯爱国、敬民,好学。”

  这次周晓沛再次撰文《追忆那些瞬间永恒》,希望自己的书能对家乡、对亲友,特别是青年读者有所裨益。“人的一生,都在圆梦。理想的实现,一定要靠刻苦努力,应具有‘蚂蚁啃骨头’的韧劲。”

  原标题:温籍外交官周晓沛写书追忆那些瞬间的永恒

  作者:董露露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