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与欢乐气氛格格不入的是,一些人对过年“十分郁闷”,他们会突发各种负面情绪,有的甚至出现了躯体不适症状,这种情况被称为“过年综合征”。
日前,记者从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了解到,近期,与过年综合征相关的心理咨询量明显增加,以中青年居多,其中不乏学生一族,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心理医生提醒,一旦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可以通过多沟通、多运动、找兴趣点等方式自我调节,如果无效,建议尽早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过年琐事引发情绪波动
“最近,能明显感觉到因‘春节’‘过年’引发情绪问题的咨询增多。”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的接听员、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刘春媚告诉记者,这类咨询往往跟过年琐事有关,他们更多的是打来电话倾诉,经过心理疏导便得以缓解,可以说“来得快去得也快”。
30来岁的吴先生(化名)最近因为忙于吃酒应酬而烦躁不已。他性格内向,平时交际不多,不擅于跟领导打交道,对于单位的应酬能躲就躲。可这种新年酒是怎么也避不开的,今天这个同事请客,明天那个同事做东,他只能吃了一场又一场。酒桌上他还要挖空心思地想敬酒词,酒量不好的他每次都喝醉,这让他对吃酒这件事更加厌烦不已。可吃酒应酬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还有亲朋好友的邀请,吴先生觉得压力很大,他不想过年,想逃离现在的环境。
30来岁的李女士(化名)则是因为过年需要打扫卫生、采购年货等几近崩溃。李女士的老公平时工作很忙,照顾老人、看护孩子以及家里所有琐事都落在了她的身上。平时还好,可临近春节,事情突然变得多起来,可老公一点忙都帮不上,这让李女士觉得力不从心,疲劳感倍增。一次,看到刚打扫干净的房间被孩子弄得乱七八糟,她忍不住打了孩子几下屁股。李女士发现自己的脾气也差了,总想找人吵架。
刘春媚说,最近,学生打来咨询电话的也多了起来。春节临近、期末考试让不少学生无所适从。前几天就有一名初三学生来电倾诉父母不理解她,因为她本身不是特别优秀,每年春节亲戚聚会,她都是被比较的那个人,所以特别不想过年,不想参加这样的聚会。可父母认为她这样是不懂事、不尊重长辈。
三个群体更容易中招
据了解,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过年综合征的咨询量增幅在20%。该科主任、主任医师徐道祥表示,上班族、返乡族、女性三大群体是过年综合征的高发群体。
徐道祥分析,现在正是各项工作的收尾阶段,不少上班族要做年终总结,制定新一年的计划。经过一整年的工作,他们会出现倦怠感,对于还没有完成的工作,也会感到焦虑不安,做事则明显拖拉。返乡族的焦虑主要纠结于回不回老家,回家,买车票、买礼物,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不回家,又想念亲人。尤其是四五十岁这一年龄段的男性,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家庭压力较大,相应地也更易出现情绪问题。
至于女性,徐道祥表示,她们本身就是抑郁的高发群体。不少研究发现,抑郁障碍患者中,女性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女性更易中招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生理因素,根据生物学说,女性发展为抑郁障碍的遗传易感性更强。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女性更爱思考,而这种思考容易使她们受到抑郁障碍的影响。最后从社会文化角度来说,女性比男性经受更多的压力,从而也增加了其焦虑、抑郁的概率。
前几天,27岁的小陈(化名)挂了徐道祥的号,她说自己一想到回家过年就压力巨大,甚至出现了失眠的情况。在徐道祥耐心地询问下,小陈道出了自己的故事。她是北方人,研究生毕业后便来到温州工作,虽然在温州也待了几年,可环境等因素,让她先后谈的几次恋爱最终都失败了。所以一想到要回老家,面对父母亲戚的盘问,她就头痛不已。
“像小陈这种情况的年轻人现在越来越多,他们不喜聚会,不想被催婚、催孕,不想被问工作、问工资。他们甚至因为情绪问题引发了躯体症状,如头痛、失眠、乏力等。”徐道祥说。
放松身心,积极调整心态
其实,过年综合征是可以避免的,一旦发现苗头,可先自行调节。如果无法缓解,需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对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负面情绪,徐道祥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大家要接纳情绪,有意识地去调整心态。建议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告诉自己焦虑抑郁很快会过去、要珍惜在家里陪伴家人的日子;
其次,将过分关注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喜欢做,但之前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上来,如健身、追剧、吃美食、读书等。
最后,还要与家人、朋友多沟通,多说一些开心的事,多出去运动,多晒晒太阳,也可以做一些稳定情绪的小练习。
焦虑的上班族,首先要肯定自我,树立可以完成工作的信念,再每日定个工作计划,这样目标比较小,更容易完成。返乡族如果决定不回老家,就多跟家人通通电话或视频聊天,同时不要封闭自己,要走出去。女性可通过运动疗法改善轻度的情绪问题,多参加群体运动,在放松身体的同时,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徐道祥还推荐了一个稳定情绪的小练习——腹式呼吸法。具体做法是舒服地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双手自然地放在身体两侧,闭上眼睛,把肚子想象成一个气球。吸气时,像气球一样被吹满了气体,把手放在腹部感受肚子慢慢鼓起,吸到不能再吸时,慢慢把气体呼出去,感受肚子一点点收回去。呼气时,脑中想象放松的“松”字,想一件让自己自信、快乐的事,将呼吸与这份愉快的感觉反复结合在一起。每天5分钟—10分钟,能起到很好的放松身心的效果。
原标题:突然开始焦虑、烦躁、易怒,心理咨询量增20%
过年综合征来了,专家教你如何破解
记者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