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点燃温州经济发展新引擎

日期:2025-01-20来源:温州空难61人遇难作者:温州大学研究生院

去年12月22日,中国人工智能数字创新大会在温州举行,积极响应“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郑鹏摄

2024年,温州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全力推进产业振兴,再夺“天工鼎”,工业经济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制造业投资增长13.7%,均列全省第一。

这张亮眼的成绩单,充分展现出温州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强劲的韧性与活力。新的一年,温州将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省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作出更大贡献。

拥抱人工智能释放传统产业潜力

新兴产业昂首挺进的同时,传统产业也在持续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2024年,温州推动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在去年7月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就已达100%,进度全省最快;新实施智能化节能化改造项目1539个;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数量全省第二。

巨一集团是我市鞋革行业龙头企业,也是我市第一批实施智能化改造的企业。在过去的10年间,巨一集团已投入5亿多元用于企业智能化改造。市人大代表、巨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宏源介绍,2025年,巨一计划再投入3000万元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用于建设智能仓库、智能装配、智能AI系统等。在他看来,传统产业拥抱智能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我市将深化数实融合,增强技术竞争力。研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抢位布局“人工智能+”“数据要素X”等新赛道,推动AI垂直大模型应用发展。深化“万企数改、千企智改”,推动数字化改造从1.0全覆盖向2.0迈进,全力争取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世界最关注的话题,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市政协委员章如海建议,我市应结合现有“5+5”产业基础,聚焦智能装备制造、智能电气、智能鞋服等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具有温州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同时,通过典型示范引领,鼓励企业在研发设计、柔性生产、检验检测、工业仿真、设备运维等环节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一批人工智能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并探索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医疗健康、教育文旅、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培育先进集群激发新兴产业活力

“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工业经济领域的高频词。温州更进一步,提出“在温州看见创新中国”。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2024年,温州全域推进大孵化器集群建设激发向“新”力,“一港五谷”等一批新质生产力平台拔节生长,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先进集群。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近三年温州已累计签约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超4500亿元,新能源产业“核风光水蓄氢储”全链条加快构建。伟明盛青温州锂电池新材料产业项目于去年正式落地温州湾新能源科技产业园,总投资191亿元,总用地面积1419亩,目前已供地818亩,是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

市人大代表、浙江伟明盛青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千帆说,温州在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的道路上应注意扬长补短,在土地、电力等生产要素方面温州并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可以通过更多增值化服务来“补短”。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伟明盛青的高冰镍原材料进口顺利实现温州港直提,仅这一项就为企业节省了每年2000多万元的物流成本。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上游材料生产商,陈千帆期待温州能引进更多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商和整车生产商,从而让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形成更强大的产业集群。

今年,我市还将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用好“一港五谷”等牵引性载体,布局生物制造、眼脑健康、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新赛道。为此,市政协委员李胜碧说,我市电气、汽摩配、泵阀、不锈钢等传统产业发达,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支撑低空经济制造业发展的装备制造体系。他建议,挖掘现有智能装备的制造潜力,推动如轻量化材料、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智能化电子控制系统等航空器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突破,促进行业人才、技术共用共享,并针对技术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低空飞行器制造等关键环节进行招商,招引头部企业落户温州。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点燃温州经济发展新引擎

记者柯哲人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