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梅优丽:2023年11月开始,谢豹社区面向辖区小朋友先后开设了两期共70课时的免费科普课程,每周六邀请县青少年科普协会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参与科学实验,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知识,打造儿童友好社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与社区联动,在经费保障、课程设计等方面加强合作,为更多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提供优质的课程。
企业职工何旭宋:关爱特殊群体,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和文明高度。我认为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目标是让城市温度“无障碍”地抵达每一个人。无论是坐轮椅的老人、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还是手推婴儿车的家长,都能在城市的每一个地方,轻松经过坡道、顺利搭乘电梯、安全通过马路。这些场景的实现,需要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加强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真正实现城市有爱无“碍”。
银河小学教师柴溢:对于一个有低龄儿童的家庭来说,儿童友好社会(社区)如果可以提供安心放心的环境,就会让我们工作更无后顾之忧。比如增加就近的婴幼儿托管、儿童友好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丰富社区幼有所育。增加社区内的儿童娱乐活动场所和服务,如口袋公园等。同时,还可以把社区闲置空间改造提升为集休闲、寓教活动于一体的儿童友好空间,如儿童游乐区等,满足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劳等一系列的需求。
咖啡师王邹露:青年们来到一座城、喜欢一座城、扎根一座城,归根到底是因为这里能够追逐梦想,拥有无限可能。对一座城市来说,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解决好安居、就业等关乎青年发展的心头要事,是打造青年友好社会的重中之重。比如,推出更多配套成熟、出行便利的人才公寓,针对应届毕业生等择业期青年普遍存在的阶段性、过渡性住房需求,实施性价比更高的租住政策,一站式助力青年从“引进来”顺利过渡到“留下来”。
自由职业者杨婷婷: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构建老年人友好社会已经成为了推进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想要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居住环境是否友好至关重要。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尽快启动住房适老改造工程,并提高公共区域建设的适老性,如在公共区域加装扶手、座椅,加装室内防滑设施等,让老年人过上更有尊严、更有质量、更有温度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