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明代永嘉弈派独步全国,吴承恩也是温州这位国手的“粉丝”

日期:2025-02-07来源:温州二手车交易市场作者:温州台风网台风路径

  温州是全国唯一的“国际象棋之城”,是一座拥有世界棋后诸宸、世界棋王丁立人的“棋城”。

  “棋城”不仅有国际象棋,围棋也曾大放异彩。明代温州走出了不少围棋高手,当时永嘉弈派与新安、京师三大棋派鼎足而立,在全国享有声望。永嘉弈派的众多高手中,最为耀眼的当属鲍一中,他技艺超群被尊为永嘉弈派之开山鼻祖。

  永嘉弈派在围棋实战上有名望,理论总结上也有业绩。永嘉林应龙荟萃当时棋坛强手经验,编撰成书《适情录》,在中国古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棋艺卓绝,称霸永嘉弈派

  鲍一中,字景远,号涧泉(又作鉴泉)。清光绪《永嘉县志》有载,“里中有涧泉鲍一中者,弈品於永嘉派为第一”。

清光绪八年(1882)《永嘉县志》温州维新书局刻本

  鲍一中年少成名。王世贞在《永嘉行赠李冲》诗中提到:“永嘉鲍生弈者师,十七人间当国手。丁卯桥头遇杨相,籍甚文章呼小友。”鲍一中17岁时,与当时闲赋在镇江家中的宰辅杨一清相遇。两人因围棋而成为忘年交,杨一清还亲切地称他为“小友”。在杨一清的提携下,鲍一中崭露头角,在江淮间名声越来越响亮。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围棋爱好者,曾在《西游记》里多次写到围棋。吴承恩是鲍一中的忠实“粉丝”,对其棋艺推崇备至。他给鲍一中写过一首长诗:

围棋歌赠鲍景远(节选)

吴承恩

海内即今推善弈,温州鲍君居第一。

我于二十五年前,已见纵横妙无匹。

当时弱冠游淮安,后来踪迹多江南。

品流不让范元博,收奖先蒙杨邃庵。

能棋处处争雄长,一旦遇君皆怅罔。

甲第公侯饰马迎,玉堂学士题诗访。

  吴承恩第一次见到鲍一中时,鲍一中年方弱冠,在棋界已是首屈一指,上流社会引以为友。

  吴承恩接着写道:

去年我客大江东,鸡鸣寺中欣相逢。

四方豪隽会观局,丈室之间围再重。

架肩骈头密无缝,四座寂然凝若梦。

忽时下子巧成功,一笑齐声海潮哄。

  他再见到鲍一中时,是在南京鸡鸣寺。当时鲍一中在鸡鸣寺下棋,“四方豪隽”都来观看,小小的房间里围满了“粉丝”,摩肩接踵水泄不通。

  乐清侯一麟撰有《鲍弈士小传》,是鲍景远生平最详细的传记。《鲍弈士小传》描述他“遇敌绝矣,然尤善让子”,“用批亢捣虚(意为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之策,设开户突围之奇”,下棋从来都让子,有以少击众的棋风,胜九负一的技艺,让人惊叹于鲍景远不愧为当时国手。

  明代姜淮在《岐海琐谈》中纪录了鲍一中用伞指点他人下棋的故事,“曹兵宪汴与谭分守棨晤于东照,曹连弈不胜。闻永嘉鲍一中善此技,招致助己,求以胜之。次日复弈,移枰空庭,辟左右,以鲍一中执盖,穿盖为小窍漏影,有所指点,辄移影就之,以俾下着。曹遵约,因之取胜,谭竟不知为其所赚也。”

  国手辈出,永嘉弈派声名在外

  除了鲍一中,永嘉弈派还出了许多高手。

  明王稺登《弈史》记载,“鲍一中弈品第一,李冲次之”。李冲,一作李中,字小山。他的棋风与鲍一中的狂放酣畅截然不同,走的是闲适雅致之路,当时有“鲍子狂酣方擅胜,李生闲雅更称神”之说。

  明王世贞曾描述,“永嘉守修郡志,志伎艺曰:鲍一中弈品第一,李冲次之。李冲意不乐,遂罢不复志。”此郡志是嘉靖四十四年编纂的《温州府续志》,现仅存侯一麟撰代叙,连《温州经籍志》也未著录。李冲的意见竟可以左右郡志的编纂,可见其当时在温州的地位之高。

  鲍、李之后,永嘉弈棋高手还有方日升、方日新、陈谦寿等人。

  方日升,字子谦。万历十四年方日升应邵俊之邀至余姚,与邵甲及新安汪绍庆等比赛棋艺。孙鑛作为裁判记录了当时的盛况。

赠永嘉善弈方生日升

孙鑛

雨余虚阁来秋意,小庭丛竹凉风细。

主人折简招国手,并坐看君试长技。

清簟疏帘逸趣多,方盘圆子幽怀寄。

秦关仰险横相挑,鸿沟侵路争秋毫。

势因决赌始用巧,著为傍观故斗高。

屡胜不饶格惧损,连朝互角心何劳。

  其弟方日新,字汤夫,时人称“永嘉小方”。何白的《方汤夫传》记录其战胜永嘉前辈的故事:“汤夫名日新,世居郡龙首桥里。时李小山冲,年七十余,弈家宿将,雅自负,足对垒,鲍君、周、徐以下弗论也。汤夫往与角,李遂北已,再试再北。李嚼齿掷局于地,大呼曰:‘神哉!’遂敛膺叹服。于是永嘉小方之名满天下。”

  陈谦寿,号少南,永嘉人。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性豪宕介洁。数游燕、赵、三吴,以善弈名满天下。邵太仆俊镌其姓氏于所弈枰,其取重如此。为诗气俊旨厚,如其为人。孙宗伯縯,尝联巨公十八人与结诗弈社,著有《弈书则易》及《诗稿》传于世。”

清光绪八年(1882)《永嘉县志》温州维新书局刻本

  《适情录》,中日棋艺交流的结晶

  在著作方面,鲍一明(有学者认为与鲍一中是兄弟,也有人认为这是同一人名字被误传)著有《棋经》(温州图书馆现存有海内孤本)、陈谦寿著有《弈书》。林应龙荟萃当时棋坛强手的经验,编成《适情录》20卷。

《适情录》崇本書院明刻本

  林应龙,字翔之,号九溪,永嘉人,善弈,嘉靖四年(1525)编成《适情录》。

  《适情录》为中日两国棋手通力合作的结晶。林应龙在《适情录》叙中提到:“弘治间日本僧虚中者来朝,止于杭,博学而文,且喜弈。尝著《决胜图》二卷,其发凡起例,守经制变,纵横阊阖,悉中轨度,盖亦得弈之三昧者也。”林应龙少年时见过《决胜图》,认为“妙语悟旨,犹仙方也,大方家当自得之。”于是,林应龙在《决胜图》的基础上,编成《适情录》。

  《适情录》的前9卷载虚中所传棋谱384图,林应龙加以改编。后11卷分为外篇、补遗、图说,为林应龙所搜辑,集当时中国围棋之所有,是围棋的技巧与手段的全面展示。

《适情录》棋谱

  现存有嘉靖十七年(1538)楚藩崇本书院重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仅存6卷。又有嘉靖四十年(1561)澄心堂刊刻本20卷。

  1980年9月,日本组本社将澄心堂原本复刻出版。高仿本,用金丝线线装,墨绿色布封面,书名烫金,计20册,上下两函,锦盒包装,再外用特制木箱盒装。俨然为书中顶级精品,可见日本人对其之尊重。同时又出版吴清源、贝冢茂树、林裕、宇野精一等人所撰的《适情录解说》上、下两大册,精装本,由《适情录》复刻刊行会编。

  原标题:明代永嘉弈派独步全国,吴承恩也是温州这位国手的“粉丝”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