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第一视点|共富路上同奋斗 栀子花开香满村
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新春伊始,浙江持续迭代深化“千万工程”,全域描绘村庄美、产业兴、村民富的“强村”图景,让和美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新春佳节,山花还未绽放时,淳安枫树岭镇下姜村的村头巷尾,却处处栀子飘香。
如今的花香四溢,换做20多年前,确是人人避之不及的阵阵恶臭。地处淳安大山深处的下姜村,一度是远近出名穷山村。
2003年4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下姜村调研。一进村,习近平同志顾不上休息,立刻开始走家串户,与村干部座谈。
优质高效、错位发展,是习近平同志为下姜村送上的“八字锦囊”。那天的座谈会上,说到高效农业怎么发展,老书记姜银祥倒了一肚子苦水,一缺人才,二缺技术,三缺资金。
“他说下姜村是我的联系点,这个月的4月8日,我们省委省政府做出决定以后,派100名科技特派员帮助农民发展经济的。他说你们下姜村没分到?我说我们没有,后来习近平书记就给下姜村派了一个中药材科技特派员过来。”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原党总支书记姜银祥回忆道。
说干就干,很快,俞旭平作为省里的第101个科技特派员,下派到下姜村,在寻访当地的老农民时,有了新发现——栀子适合在枫树岭镇种植。
听说省里来农业专家动员大家种黄栀子,不少村民跃跃欲试。第二年五月,一簇簇雪白的花朵,开满山头,鲜栀子花的收购价一度达到六块钱一斤。
2005年3月,习近平同志又一次来到下姜村,提出要看看黄栀子基地。当了解到药材种植每年能给每户人家带来4000多元的收入后,他拍拍俞旭平的肩膀说,“做得好,你有功啊”。
从2003年到2006年间,习近平四次赴下姜村调研,从环境整治、发展效益农业、到农旅融合,手把手指导下姜村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在全省,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推动的“千万工程”,让万千乡村换新颜,开启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精彩蝶变。
2011年春节前夕,下姜村的乡亲们给习近平同志写信,汇报村里的新变化,很快,就收到了北京的回信,嘱咐大家:要立足下姜实际,努力拓宽增收渠道,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浙江正充分运用“千万工程”的集成打法,着力缩小“三大差距“,全域建设和美乡村。共富新场景中,下姜村的栀子花,也迎来了全新的绽放。
新技术加持下,一朵栀子花,撬动了“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的共富新产业,带动村民们走上“花样”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