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怡帆
今年过年期间,身边朋友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年味越来越淡。诚然,以前过年的时候,大家总是期盼着穿新衣、放鞭炮、分压岁钱,那时候的心情可真是无比兴奋。但是,现在过年似乎没小时候那么激动和期盼了。
人们不禁要问:真的是年味变淡了吗?在笔者看来,年味更多的其实是年俗的味道。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期间,戏曲晚会、非遗展演、舞龙舞狮等非遗、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喜庆的氛围、浓浓的年味弥漫在城乡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
大家认为的“年味淡了”,一方面可能是过年的仪式感有所降低。以前,只有过年的时候我们才能吃上好吃的、买新衣服,而现在,想吃好吃的随时可以吃,想买新衣服也不必等到过年。因此,对于很多人而言,过年的吸引力似乎也没那么大了;另一方面可能是传统习俗的弱化。以前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打糖、放鞭炮,还有在正月里举行各种各样精彩纷呈的传统活动,但现在这些习俗在很多地方已经被淡化。
此外,再加上如今影视、旅游等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人们过年的选择也更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聚会、拜年等活动。随着亲戚朋友之间走门串户活动的减少,传统年味的温馨感也在某种意义上被削弱。
时代在变,年俗在变,团圆的地点和形式也在变,但团圆的内核始终没有变,一家人整整齐齐在一起的渴求没有变,彼此珍视彼此奔赴的真情没有变。想要儿时的“年味”,有很多种方法:正月里,强蛟的鱼灯、前童的元宵行会、长街的抬龙,只要我们想,可以约上亲朋好友,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在喜庆氛围中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也可以用电子烟花、线上贺年、微信送祝福等形式,向远方的亲人送上一份问候,让彼此的心聚在一起、连在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