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舟山岱山县的东沙古镇,别具韵味的江南院落群中,藏着一个令人向往的“童话世界”。
微缩版航空母舰、海底隧道、亭台楼阁……涂上马卡龙色系颜料,似乎海风一吹,儿时记忆中的海岛风情就能出现。
纯手工打造的微缩景观园 受访者供图
村里小朋友还拿来点缀摆件,小汽车、飞机、卡通动物等等,让微缩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春节期间,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安徽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拍照打卡。主人的笔记本里,落款是内蒙古包头的一位游客写下这么一句话:古色古香的瓦片吸引我走进这处宝地,很有文化与艺术气息……
创作这一切的“魔法师”是一位个头不高,身形佝偻的大叔,他叫郑爱平,走路有点不便,但脸上一直挂着笑,用舟山话和游客打招呼。
郑爱平创作中 图源竞舟新闻
说起这片微缩景观园,63岁的郑爱平眼里是满满的喜爱,“那可是花了我四五年的时间和精力。”
郑爱平告诉记者,他平时喜欢养养花草,就在自家小院门口沿路种了一排,有小朋友看到后,送给他一些装饰品,再加上自己收集来的一些废品,他逐渐萌生了想要打造一片微观世界的想法。
局部 图源竞舟新闻
局部 图源竞舟新闻
“读书的时候,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走路不方便,周围同学都特别照顾我,很感谢他们。我也想用自己的手艺,给大家生活的地方添点彩。”郑爱平说。
他将平时省下的钱,用来买钢筋、水泥、石子等材料。
接下来,画图、选材、制作、定型、布局……这些流程看似简单,实际繁琐复杂。“微景观创作,主要是将石头用水泥或胶水进行设计拼凑,组合成自己想要的造型。”郑爱平介绍,一般是先做好景观基础,用各种石头进行拼凑,做好大致造型后,再补修山林道路、台阶,以及微景观中的亭子、船只、小桥等。
对郑爱平而言,最难的工序就是制作。因身体不便,郑爱平要比常人花费更多的功夫,单单一个吊桥模型,就要花上好几个月:“周围石头都是一块块粘贴上去的。蛮吃力的,有些东西拿不动,都要一点点来。”
受访者供图
这几年,只要一有空,郑爱平就一头扎进模型制作中,“马虎不得,一个小偏差就会让整个模型功亏一篑”。
大河墩隧道、海底隧道、码头……一砖一瓦落成之后,他会用工整的字迹写上地点标,一寸寸打磨出舟山渔村的灵魂。
最近他还做了一个蒙古包。绿色的穹顶之下,推开木门,里面“坐”着两个小朋友,门口还放了只奶牛摆件。
郑爱平的微缩园不设围栏、不收门票,逐渐成了村里的“旅游秘境”。
游客们惊叹于他将舟山的海港、灯塔等元素融入方寸之间,更被他“边讲解边用颤抖的手修补模型”的专注打动。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写道:“这里比网红景点更动人,因为每一处景观都住着一位大叔的倔强。”
受访者供图
“他为人和善,大家都喜欢到他这里来走走看看。”东沙社区第六网格员赵满飞,基本每天都要来郑爱平家,关心他的生活情况,也聊聊创作进行到哪一步了。
两人合照 受访者供图
“他做事情很专注的,虽然因为父母离世,家现在只有他一个人了,但有自己热爱的事物,挺好的。”赵满飞说。
郑爱平表示,家门口还剩下一片空地,他打算继续做下去,用更多巧思扮靓自己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