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在学做包子。
2月13日下午,鄞州潘火街道海璟园社区的共享厨房里飘出阵阵香甜。这里的社区寒托班“璟宝”成长营迎来最后一课,10余名“小厨神”踮着脚揉面团、捏造型,将亲手制作的点心装进餐盒,这也是他们送给自己的开学礼物。从心理课堂到研学探索,从美食工坊到职业启蒙,这场持续了整个假期的“暖新成长之旅”,让外卖、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的孩子在欢笑中找到了“第二个家”。
为新就业群体“官方带娃”
去年12月中旬,由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宁波晚报社区联盟、宁波市志愿服务基金会联合发起暖“新”系列活动之寒假托管服务,号召全市各区(县、市)社区联盟行动起来,为新就业群体“官方带娃”。
如今,寒假已经结束,各个社区的暖“新”托管班也迎来了最后一课。“很暖心,让孩子们有了好去处。”“这么有意义的活动希望暑假可以继续。”孩子和家长都对暖“新”托管班有着很高的评价。
“爸爸送外卖的时候,我就在这儿学做包子!”在海璟园社区的共享厨房,8岁的轩轩举起沾满面粉的手,展示着自己刚捏出来的包子。轩轩的父亲是外卖骑手,母亲在附近超市工作,这个寒假,几乎每个课程安排日,轩轩都会准时来托管班报到。从最初连面团都揉不圆,到如今已能独立完成醒发、塑形。“我已经来参加四次了,张妈妈说,会做饭的人走到哪里都能照顾好自己。”轩轩偷偷告诉身边的志愿者。
轩轩口中的张妈妈是社区共享合伙人张月平,她凭着出色的手艺成为社区志愿队伍中的红人。经过一个寒假的陪伴,张月平也成了孩子们口中的张妈妈。虽然不是每天有空,但只要排课的日子,她的课堂总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
和轩轩一起学习的还有9岁的曦曦。小姑娘有模有样得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枚硬币和馅料一起裹进包子里,曦曦也准备将这个“惊喜包”带回去送给爸爸:“爸爸每天都在送快递,元宵节还在送,我要把自己做的留给他。”这些承载着童心的点心,将在次日清晨成为孩子们的“成长早餐”,这也是他们的新学期第一餐。张月平感慨:“看着他们从一直喊老师到能独立完成,现在连收拾台面都争着干活,孩子们的成长其实很快。”
设计了“职业启蒙课”
回顾一个假期的成长营,海璟园社区的托管服务蕴藏着更深的温度。去年,社区打造了鄞州区首条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联合辖区商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福利。在宁波晚报社区联盟发起暖“新”寒假托管服务活动后,海璟园社区便马上加入。
社区针对快递、网约车等新业态从业者子女设计了“职业启蒙课”,让孩子们通过模拟物流分拣、交通安全情景剧,读懂父母奔波的意义。7岁的航航在一次活动中参观完社区中一个较大的快递分拣点后,把“最想体验的职业”从美食品鉴员改成了“能帮爸爸搬货的机器人工程师”。
课程的收官日,在社区准备的寒假愿望卡上,孩子们也都写下了期待:“想学怎么给流浪猫咪治病”“想去考古挖恐龙”“想让爸爸边送货边能吹空调”……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社区将在暑期的“璟宝”夏令营和“职业万花筒”计划中帮孩子们实现,社区也将联合街道工厂企业、辖区医院、文创园等共建单位,筹备各类职业、各类形式的体验课。记者王悦宁
宁波晚报通讯员章媛余捷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