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新闻 浙江是我国南方重点的集体林区。“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是林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如何破解“林改四问”,让沉睡的林地点绿成金?
近日,随着庆元县淤上乡塘根村山场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转让项目顺利成交,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00亿元大关。通过交易平台,村民们的林地统一流转,再到市场平台上整体交易。林地经营所得,将按比例每年给村民股权分红。可放在以前,村民的林地都采用“到期采伐一次性分红”,30年才能有一笔收入。
庆元县安南乡安溪村村民 童祝银:现在统一流转,就实打实地拿到钱。
记者从省林业局了解到,我省95%的林地是集体林,涉及近千万名林农,虽然早已完成“分山到户”,但每位林农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算盘,林地流转难,集中经营更难。 为了破解林地增收难题,我省创新探索“一股份两平台”新模式,林地统一流转、交易,眼下,收储平台和交易平台已基本实现全省林地全覆盖,每位林农都可以把自家的林地流转出去。
省林业局发展改革处副处长 何志明:解决了最大的痛点就是两个,一个就是我们老百姓的利益的维护机制问题,第二个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利益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经营的积极性。
林地统一流转后,谁来经营?谁能经营好?我省创新建设林业“标准地”:政府出资完成林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降低林地投资成本,撬动社会资本“上山入林”。在淳安,燕山林场集中收储了十余万亩林地,当地建好硬件设施后“上架”交易平台,一家企业一口气拿出1700多万元,准备在这里建设林下珍贵药材种植基地。
淳安县两山生态资源经营开发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 佘 鹏:通过做大一产、促动做强二产、带动做优三产,做到富民增收。
眼下, 在“一股份两平台”的基础上,我省正谋划推出GEP生态贷、林业投融资改革等24项新举措,进一步用改革之力盘活山林,探索林业强村富民新路径。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学术部部长 李立英:通过改革让农民得利益、集体得壮大、市场得发挥,有效破解林改深水区的体制机制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