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日前发表文章
《“两化”驱动探新路“改革之城”万象新》
关注龙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改革探路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全国首个“镇改市”浙江龙港撤镇设市5周年。龙港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依托“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并驾驱动的深入实践,全市城市建设展现出蓬勃生机。站在新五年的开局之年,作为“改革之城”、全国新型城镇化“试验田”的龙港,在“两化”驱动发展上又将如何走“新”?

龙港市航拍图。池长峰/摄
新型工业化“加速跑”
创新力量唱主角
“我们将嫁接北大的技术和团队,为龙港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提供可能。”近期召开的龙港市“新春第一会”上,北京大学教授陈景标带来了北大-龙港高端量子仪器联合实验室项目,为家乡的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会上,众多企业家代表、项目负责人和高层次人才在C位就坐,传递出龙港让创新力量唱主角的重要导向。
一年来,龙港市以“产创融合”为核心抓手,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随着一个个落地的“高新精尖”重大项目“开花结果”,产业实现新飞跃,新型工业化成效凸显。
数据显示,2024年龙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4%、170.1%,增速均居温州首位;累计招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超10亿元产业项目5个,总部经济项目5个。
龙港市国电投新能源5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量产基地项目(简称“异质结项目”)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总投资超60亿元,满产后产值可超100亿元,目前投产产线正火力全开,满负荷运转。

温州首个“浙南低空经济科创孵化基地”落地龙港。江汉/摄
相关的“成绩单”上还有温州首个“浙南低空经济科创孵化基地”落地运营;浙理工龙港研究院获批设立龙港首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4+N”大孵化器集群建成投用,新增孵化空间新增15.3万平方米,居温州首位……一股股科创力量持续为这座年轻城市赋能升级。
新型城镇化探新路
城市释放新动能
撤镇设市后,龙港锚定“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改革方向,以“小政府”撬动“大格局”,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
五年来,龙港先后实施7项国家级、42项省级改革试点。2024年以来,龙港相关改革做法新增国家级试点2个、省级试点8个,行政异议制度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典型案例……一个个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举措与发展新图景同频共振,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目前,龙港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98.2%,在浙江率先实现“全域城市化、就地市民化”。其中,高效扁平的市直管社区新模式,使得90%以上的个人事务都能在家门口得到办理,90%以上的矛盾纠纷都能在社区得到化解。数据背后,高水平基层治理让城市更有幸福感、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龙港新城一隅。池长峰/摄
奔跑在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龙港步履不停。城市环境方面,通过制定“一轴一带一新城”城市化战略,推动城市品质跃升蝶变;政务环境方面,推出“一个模块强业务”等行政管理体制“十个一”举措,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市场环境方面,率全省之先打造个体工商户增值服务专区,全年新设市场经营主体2.2万户,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2万户……一个个举措直指推动全域均衡发展。
“两化”融合促发展
改革挺进“深水区”
刚刚落幕的2025年龙港“两会”上,新型城镇化、改革创新等关键词依然是讨论的重点。龙港市人大代表孔祥华认为,龙港作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改革创新就是龙港的IP,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代表的心声正是龙港的关注所在。报告显示,龙港将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发展高端产业集群,统筹新动能培育和旧动能更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报告对新型工业化“硬实力”再升级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重推动传统产业向新提质,增创新兴产业竞争优势,抢滩未来产业前沿赛道。

龙港城市景观。池长峰/摄
走过五年,龙港的新型城镇化破题之路已见成效。迈上新五年的开局之年,改革探索挺进“深水区”,亟需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深度协同,推动全面优质跃升。
根据部署,龙港将加快塑造现代城市新形态,巩固拓展“一轴一带一新城”建设成果,探索老城新城“双兴”路径,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现代都市感、宜居品质度,全方位推进新型城镇化。
“无改革、不龙港,再改革、兴龙港。”龙港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奋进新征程,龙港将提速打造更具活力、更有魅力的“改革名城·瓯越明珠”,加快建成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