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省委书记王浩主持。其中一项重要议程,是听取浙江省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
去年底以来,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在多个会议上强调这一工作。在今年1月召开的省纪委十五届四次全会上,强调要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力惩治“蝇贪蚁腐”;去年12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抓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下大力气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对这项工作,省委主要领导为何反复强调?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老百姓期盼的实事,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正是在这种高度重视下,各地各部门不断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构建起“党委政府主责、纪委监委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动、市县主抓主战”的联动体系。
特别是去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从中央到地方,以超常规举措依法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直抓中小学“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两个全国性专项整治,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纠治。
那么,这项整治工作要达到怎样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说,要“让老百姓可感可及”。
整治工作推进中,民生领域问题成为聚焦的重点。
比如全国性专项整治的“校园餐”问题。去年,浙江省纪委监委会同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3个省级部门,共同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治理。
除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浙江还有防患于未然的新解法:绍兴越城、宁波象山、衢州开化等地,通过创新和完善大数据监督预警、推动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等举措,牢牢守护学生“盘中餐”。
“除早晨教学管理任务较重的班主任外,包括我在内的全校教职员工都要轮值‘验菜岗’,保证验菜有人监督。”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分管食堂的副校长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说,包括验菜间在内的所有后厨操作间,都有“校园食管家”系统视频监控,只为让学生吃得安全、放心。
在浙江已连续开展4年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也被纳入去年浙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任务,一并推进。
可以说,老百姓对什么问题不满意,整治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从选题开始就格外注重“听民声”,通过网络征集等手段请群众“点题”。
由此,从困扰家长老师久矣的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到时下“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违规行为,一批老大难问题纳入整治范围。细数去年实施的省级八大项目,可以发现,电信网络诈骗因治理难度大、百姓关注度高,已连续第4年列入。
从浙江去年的整治情况,可窥见这项工作的逻辑:切口可小,但必须聚焦百姓所呼所盼;事不避难,痛点问题要接续治理。
据统计,去年全省上下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共查处相关问题10493起,严肃查处了一批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与此同时,还为群众解决了一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成“满意清单”。
以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为例,省教育厅围绕中小学进校园活动、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指尖上的APP”等4方面17项问题,深入推进自查整改。教育部门还制定完善《社会事务进校园准入标准(试行)》等工作制度,实现社会事务进校园管理全省“一盘棋”,常态巩固治理成效。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常态化地抓”。
落实到浙江,接下来要怎么干?省委明确提出要求:
——强力惩治“蝇贪蚁腐”,紧盯漠视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人、具体事,从严从实、强力整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坚持靶向施治,贯通“查改治”,做好共性问题、行业性问题的类案分析,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强化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推动集中整治取得更大成效……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从群众身边的腐败入手,聚焦直接关系民生福祉的领域和行业,聚焦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人和事,大力正风肃纪反腐,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才能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