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近日,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AI大模型——“智者”在杭州完成迭代升级。杭州如何因地制宜铺就技术转化“高速路”?
走进湘湖实验室,科研人员正与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进行技术交流,共同对企业最新研制出的产品做成分分析实验。在此之前,这个项目已经原地停滞了数个月,让负责人孙美玲一直忧心忡忡。
认养一头牛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 孙美玲:从生乳的采集到我们整个冻干工艺,整个技术路线还是有很多关卡需要我们去层层突破。
原来,企业在开发中,发现依靠自身的技术,难以将产品落地。带着迫切需求,孙美玲找到了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寻求帮助。
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副主任 陈鹏飞:人工去做整个需求的分析,可能需要一周到两周的时间。那我们现在可以在5秒内就可以完成需求匹配和成果的推荐。
借助全国首个成果转化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者”,中心马上锁定了湘湖实验室应用的高灵敏度检测技术。邀约一发出,没几天就得到了回复。
湘湖实验室生物制造研究院副院长 杨桂玲:运用了一个湘湖实验室目前在国际上比较领先的一个独特的技术,确定了具体要挖掘的这个成分和产品创制的这个导向,进行不断地凝练,联合攻关。
精准对接成果转化需求,是大模型的主要作用。开年后的杭州,平均每天诞生280多家企业,超过70件专利获得授权。这也意味着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也越来越多。如何进一步提升“匹配成功率”?这段时间,中心系统开发部部长姚彬带领技术团队,深入杭城千余家创新企业,一对一采集数据,分析需求共性,在原有的数据库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
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系统开发部部长 姚彬:迭代了有接近不下于9到10个版本,去优化迭代了它的排序机制、推荐机制,让大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更高效地推荐给企业更适合它的科技成果。
完成升级迭代的“智者”大模型,能够分析预测超10万家企业的潜在技术需求30多万项。截至目前,杭转中心已分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潜在技术需求125万余项,实现累计入库成果80余万项,为杭州铺就技术转移转化“高速路”按下“加速键”。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产业所创新与高技术发展研究室主任 俞翔:瞄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中的堵点痛点,营造更高效的政务的服务环境,来赋能整体创新效能的提升,服务企业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