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下午,诸暨对本地14个需供地的亿元以上工业内生项目开展集中筛评。诸暨市委书记、市长领衔,经信局逐个介绍企业及项目预选筛评情况,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对项目可行性当场表态并直面企业主答疑解难。预选筛评的标准参考正式拿地的指标,因此企业通过这一环节后,对正式拿地就心中有底了。“诸暨是用心帮企业提前谋划的。”在这场重点内生项目服务解难推进会上,鸿源电力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冠军感慨道。
为了给“飞得高的俊鸟”加快配置资源要素,诸暨自2024年底以来积极做好本地新增项目摸排、预选筛评等工作,创新推出量化评分体系、部门预审指标、要素需求清单的预选机制,围绕企业成长、技术创新等维度赋分排名。为避免机械的数据“误伤”好鸟,诸暨还引入企业成长指标维度,设置公开公平的校正环节,力争让具备高飞潜力的“俊鸟”不被忽视。
对筛选出来的好项目,诸暨在拿地流程等环节提前介入并提级办理,建立企业和乡镇负责人“双承诺制”等机制。有关部门还提前画出项目的土地虚拟红线,便于企业提前规划设计。
“快了不止一点!”浙江开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天龙对效率提升深有体会。公司此次申报的年产5000台激光切割机项目通过筛评后,工业设计等环节便可提前进行,有利于快速形成产能。这场解题会,一口气为14个亿元以上内生项目解决了965亩的用地需求。除了当天集中评审拿地的14个项目,还有50余个亿元以上零土地技改项目,后续当地也将通过集中容缺审批,帮助企业解决能评、环评等问题,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
此外,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诸暨多部门联合给出了解决方案。如推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将信胜科技专利包评估作价发行3亿元ABS;针对鸿源电力开发“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工具,首期授信1.2亿元。
定期举行这样的“集中解难会”,只是诸暨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之一。近年来,诸暨开启为民企排忧解难的综合性改革,首创形成“三端协同”服务体系,实现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如推出“政策计算器”,依托“浙里办”搭建企业画像系统,自动匹配可享受的182项政策,实现“政策找人”精准推送;运用“数据得地法”,根据五个维度15个指标,对用地需求企业进行评审排序、确保快速供地。诸暨将进一步完善动态摸排企业新增投资项目的机制,让每一只“俊鸟”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优的资源要素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