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杭州

钱江观潮丨以梅为“媒” 遇见美好生活

日期:2025-02-24来源: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作者:杭州限行信息

“雨水”过,万物生,梅花娇艳开放。美丽乡村焕然一新,美好生活如约而至。

这里是温州永嘉东城街道梅园村。鲤鱼山下梅园村,是温州面积最大的梅园之一,眼下,正值梅花盛花期,梅花文化旅游季刚刚启幕。

2006年,梅园村里种下60多株梅花。10多年来,已有40多个品种、1万多株梅花。然而,梅园虽美,却不能给村民带来更多收益。如何为梅园引流? 村党支书陈丐忠找到梅园村女婿、自媒体人金肖武。

在温州市永嘉县东城街道梅园村村民金肖武看来,梅园不仅要梅花开得好,还要包出片。于是,村里拔掉了梅园里的7根电线杆,还引水入山,打造了19个打卡点。

渐渐地,靠着“包你出片”的特色之旅,梅园大片频频亮相朋友圈。借着村里的这波流量,村民们学会了网络直播,还把移动村咖摊挪到了梅园山顶。

这里是绍兴柯桥王坛镇东村。东村的香雪梅海,连绵6500亩梅花,是国内单体连片面积最大的梅园。山脚下这个乡村艺术馆,正展出与梅花相关的书画作品。这些变化,来自于村里的乡村运营师劳立江。以梅为“媒”, 通过艺术乡建让游客留下来,是他的强项。

“引流以后留下东西,是留下念想,还是留下产品,还是留下经济、留下消费,这是我们在做的。”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东村乡村运营师劳立江解释道。

去年,根据梅花这一主题,东村建起了乡村艺术馆。劳立江和团队邀请区里刺绣和丝网花的非遗老师,定期教学,并动员村民在这里学习非遗成为手艺人。为了让村民增收,劳立江和镇里还对接了企业,参与梅林的流转与认养。

“流转以前,收入四五千、五六千,现在在一万元左右。”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东村村民楼道根表示。

劳立江说,树有人养,果有销路,这才是“梅”好生活。“靠梅吸引了更多人走进村里面,这就是我们的媒介,以梅为‘媒’,让人家看到这里的‘梅’好生活。”他讲道。

0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